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教学不能仅仅以应对外语为目的,在大力倡导素质的当今时代,外语教学同样应重视对学生素质的教育,而外语素质教育应将重点放在外语素质的培养上。包括:训练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灵活的交际能力,敏锐的意识及积极的创新精神。
论文关键词:外语教学 外语素质 外语交际能力 文化意识
外语教学的目的通常都被人们误以为是应对外语考试。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似乎都这么认识,显然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考试只是一种促进外语学习和测量外语水平的手段,把手段当作目的,无疑是本末倒置的价值观。我们目前教育中出现的高分低能、书呆子、哑巴等现象皆与这种错误认识有关。因此,在我们的外语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把外语教学的目的牢牢地定位于提高学生的外语素质,才是科学、正确的选择。那么,什么是外语素质呢?怎样才算是具备了外语素质呢?本文就外语素质的几个重要方作论述。素质,顾名思义应该是指人们通过学习、训练、培养等方式,将人类共有的知识或客观存在的事实转化成个人的认识或技能的一种结果。外语素质当然是指人们通过学习外语,掌握外语并能恰当地运用它的能力。
一、扎实的语言基础
从广义来说,任何一种语言都是一种符号系统,它由形式和意义两个部分组成。形式反映意义,意义通过形式得以体现,二者的关系构成语音系统。语音系统又由语义系统、语法系统和语音系统等分支系统组成,各分支系统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其中语义系统是核心,它通过语法系统以语言系统中的语音形式得到体现。整个语言系统离不开语言规则,即语言中客观存在的规律性。因此,可以说语言是一个按一定规则组成的复杂的系统网络。学习一门外语,无论通过何种方式,都将不可避免地要认识该语言内部的系统结构——语言规则,以及系统网络内各分支系统的构成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要学习并掌握构成该语言的各项基本要素,如语音、词汇、语法等。即使是最不注重语言形式教学的交际法外语教学,在引导学生实现外语的交际功能的同时,也在向学生传授着外语的基本构成和规则。因此,精通外语的系统结构,掌握外语的语言规则,是具备外语素质的标志之一。
二、灵活的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通常是指人的交往能力。在语言学界,交际能力则是指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众多的语言学家在经过多年的学术探讨后,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人们普遍认为交际能力应包括如下四种能力:
1.语言能力。这是指一个正常人在大脑里内化语言规则所形成的能力。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2.社会语言能力。这是指操本族语的人掌握了根据情况运用语言的规范,说话看人、地、时,合乎分寸的能力。
3.话语能力。这是指使用口语和书面语时,语言连贯,合乎的能力。
4.交际策略。这是指根据情况应变的能力。如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转换等能力。
语言是一个能产性的系统。语言的能产牲(或称创造性)指的是语言使用者可利用有限的语言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学习和使用外语,就是要充分利用语言的这一特点,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实现外语的使用价值,因此,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有限的外语,正确地、得体地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应是具备良好外语素质的又一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