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引导学生通过语境理解话语的“言外行为”
人们进行言语交际的整个活动,都是在语境的制约下进行。在听力课中,学生只有通过语境才能正确理解发话人和受话人的“言外行为”,即他们的真实意图。所谓语境(context),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使用的。确切地说,语境既指言语交际时言语活动所存在的场合,即周围的自然和环境等,又指言语活动得以发生的前提和条件。前者称为外显性语境,后者称为内隐性语境。外显性语境对言语活动的作用比较明显、直接。内隐性语境则比较隐蔽、间接,它多指言语交际的时代、、社会背景、交际双方的社会身份、相互关系、地位、知识、素养、交际者未用话语交代的具体的交际目的,这些因素多半隐含在交际双方的心里,要靠对话语的分析,从中找到隐含在话语背后的东西。语境可分为三种:背景语境、情景语境和上下文语境。下面笔者结合这三种语境来说明如何正确理解听力的“言外行为”,即言外之意。
1.背景语境(setting )
背景语境由言语交际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交际双方个人历史、文化背景所构成,是内隐性语境。在学生听力时,教师应当适时地介绍有关英美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知识,以帮助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例如:
W:I would like to go to Hawaii for vacationthis winter rather New York, but the ticket is soexpensive,(女士说:这个冬天我想去夏威夷度假,不想去纽约,可是票价太昂贵了。)
M:So it's back to the Big Apple then!(男士说:那我们再回到纽约吧)
要求回答的问题是:What conclusion can wedraw from the conversation(从对话中我们得什么结论?)有四个选项:
A) The woman will probably not go to NewYork(这个女子可能不会去纽约);
B) The woman will probably go to New York(这个女子可能去纽约);
C) The woman will go to New Hawaii nextwinter(明年冬天这个女子将去纽约);
D) 'The man will probably not go to New York(这个男子可能不会去纽约)。
在这里,如果不了解美国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就不知道Big Apple就是纽约,那做题时,就会感到迷惘。故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B。
2.情景语境(situation)
情景语境由进行言语交际活动的时空状况和具体的情景事件以及交际双方现实状态与彼此间的关系所构成,属于外显性语境。在指导学生听力时,教师应及时地指导学生认清情景语境,才能正确解听力材料。例如:
M:hello,may I speak to John Smith,please?(男士说:请约翰·史密斯接电话。)
W: I am sorry, nobody by that name workshere(女士答:对不起,这儿没有叫那个名字的人)。
要求回答的问题:从这个对话我们了解到什么?有四个选项:
A) John Smith is not in(约翰·史密斯现在正好不在);
B) John Smith cannot answer the telephonenow(约翰,史密斯现在不能来接电话);
C) John Smith is unwilling to speak with theman(约翰·史密斯不愿意和打电话的人说话);
D) The man dialed the wrong number(打电话的人拨错了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