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听说教学的启示
根据《大学大纲》,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使用能力与交际能力。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要求大学生的英语会话能力达到“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会话”或“能就一般的生活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讨论和发言”。从大纲中可以看出,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重视语言的社会功能,要求学生掌握在不同的语境下,对不同的对象选择适当的语言形式进行有效而得体的语言交际的能力。而在英语中,间接言语行为十分复杂,对日常交际和英语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教学过移中,我们常会发现学生按照母语思维习惯生搬硬套,使用的语言不符合英语习惯,在言语交际中出现语用失误,造成交际中断或失败。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英语的间接言语行为不熟悉,没有掌握英语语言的间接性。接下来我们就从语言的表达形式与特点、差异对比和学生认知推理能力三方面来探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
1.注重语言形式的多样性教学。
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受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过分强调语法规则和语言知识点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语用知识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教学中存在着把语言形式和语言交际功能整齐划一的错误倾向,致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表达“命令”就一定要用祈使句式,“提问”就一定得用疑问句式等等。重视语言形式教学本身没有错,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语言形式与语言功能有效地结合起来。事实上,由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我们知道任何一种语言形式可以表达多种功能;而一种语言功能也可以用多种语言形式来表达。教师不重视听说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这使得学生在听说训练过程中输人的语言形式太过单一、缺少变化,基本都是正式的书面语形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语言形式,特别是变化多端的听说,使学生在听说训练过程中能够随机应变、从容应对。
2.注重语言文化差异对比和语境知识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解释语言形式及其字面意义,还要阐释其中涉及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语用功能及其使用语境。语言形式是为语言交际服务的,而语言交际需要在一定的中进行。因此,在教学中要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英语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了解了两种语言文化的差异,学生才能使用正确得体的语言形式进行交流。另外,教师还应该重视情境教学。情境是理解交际双方话语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影响着语句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表达。因此,教师应该在听说教学中,尽可能地创造一些模拟真实的情景,提供更多的情景对话练习或要求学生根据情景进行角色操练,以熟悉英语中的各种语言交际的间接性现象,提高他们的听说能力。
3.注重学生认知推理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推理能力,因为这是正确理解间接言语行为的关键。推理能力是指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如何根据情境推导出说话者所要间接表达的“言外之义”。学生集中生理、、社会、语言等多种因素进行思考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推理过程。只有学生的语言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才能进行正确的推导。因此,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认知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正确地推导出说话者话语的言语行为,同时能让自己要表达的言语行为得到正确的理解和实施。
五、结语
总之,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有着重大的启示。因此,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应该多多介绍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同时这也要求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和语用能力。教学目标应更加具体详细;课程设置应更加合理、多样化,引人一些培养语用能力的课程;教材编写应突出语用功能,选用多样化的素材,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典型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