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

2013-10-06 01:12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大学听说 启示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大学听说 启示 建议

    【论文摘要】间接言语行为理论((Indirect Speech Acts)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首先简略地阐述了理论内容,对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分类作了分析,而后探讨了该理论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的启示,并提出了对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大纲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写等方面的建议。

      0.引言

      间接言语行为是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使用现象。人们常常不是坦直地去说自己的想法,而往往是通过某种方式“转弯抹角”地、间接地表达。这种语言使用的间接现象就是语言学家所命名的间接言语行为。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如果对英语中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了解甚少的话,在使用英语交际的过程中就会常常出现一些语言错误或语用失误,导致误解,从而造成交际的失败。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大量的间接言语使用现象,因此有必要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运用到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去,传授其相关的知识和策略,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和使用能力,有效地教学工作。

    一、间接言语行为理论概述

    言语行为理论源于英奥斯汀(J.Austin)。奥斯汀认为在说话的时候,说话人可能同时在施行着三种言语行为,即言内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其中言外行为体现了说话人在说话过程中有目的、有意图地施行的行为,具有陈述、命令、威胁、请求、建议等功能的行为。言外行为是语言学家们关注的重点,因为它反映了人们用言语交际的目的。美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塞尔(J.R.Searle)在他的《言语行为》(1969)一书中继承和批判了奥斯汀的日常语言哲学分析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言语行为理论。随后塞尔于1975年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的概念并用其发展的言语行为理论对间接言语行为作了深刻的论述。根据塞尔的定义,间接言语行为是一种主要的施事行为通过另一种次要的施事行为间接地实现的。即一句话里可以有两种言外行为,一种是能从字面上精确表达说话人的意图,另一种是除了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外,还隐含着另一层意思。如:Can you help me with the heavy box?说话人表面上是在施行“提问”这个言外行为,但实质上是在“请求”对方帮忙。

    二、间接言语行为的特点

    1.语言形式与功能的不对等性

    众所周知,语言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在英语中,按照交际功能,可以把语言形式分为四种: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但是在实际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功能与语言形式并不是绝对的对等,同一言语行为可以有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同一句式反过来又可以用来实施不同的言语行为。如陈述句可以间接表达“请求”,“命令”,“劝告”,“允诺”等。如;It is better to stay away from those boys.这句话以陈述句的方式间接地表达了一种劝告。再例:Is this box heavy?这个疑问句在此间接地表达了说话者主动提出帮助的提议。还有祈使句、感叹句也可以间接地表示其它功能等等。

    2.语言字面意义与说话者真实意图的不一致性

    在间接言语行为中,说话者在其所用的语言中暗含着言外之意,从而使得语句的字面意义和说话者的真实意图之间产生了不一致的现象。一个语句有着字面意义和话语意义两个不同层次。说话者想表达的意图在句子的字面意义上不能完全体现出来,而是要听话者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场景和其自身的知识结构来做出推断。例如,A说:"Do you know the meaning of this word?" B回答道:"Don't youhave a dictionary?”这个对话的字面意义是:A问:“你知道这个单词的意思吗?”答:“你没有字典吗?”而A,B两个说话者的真实意图却分别是:“请告诉我这个单词的意思吧”和“你自己去查字典吧”。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透过字面意义去发现说话者的真实意图。

    三、间接言语行为的分类

    根据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可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通过使用一定的规约手段来实现的,依据施事行为的构成规则即合适条件可给以解释,听话者是根据语句的字面之力,按照使用的规约习惯推断出言外之力或说话者的交际意图。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没有明显的句法标记,说话者不常使用固定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致使语句字面意义与说话者真实意图相去甚远,因此要给以充分解释,听话者必须联系语境依据说话双方共有的知识、言语行为理论和某些会话原则才能推断出言外之力或说话人的交际意图。

上一篇:关于英语中幽默的产生和实现研究 下一篇:探析提高英语听力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