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现代英语教学法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2)

2014-02-28 01:59
导读:三、在高级教学 中综合运用现代英语教学法 1.重视听说法和视听法的相互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虽然不必对学生进行更

  
  三、在高级教学中综合运用现代英语教学法
  
  1.重视听说法和视听法的相互结合—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阶段的基础课程,虽然不必对学生进行更多专门的听力练习,但是这门课程仍然可以通过视听方式进行课堂交际练习。由于课文内容大多涉及和作品,教师可利用相应听力或视频向学生展示相关背景知识,提出相应问题进行讨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分组讨论、对子活动、个头表述等),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角色,成为接受者、陈述者、评论者、思考者、谈判者。这样的活动,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很好地提供了交流锻炼的机会,也增加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他们就会在学习中积极投入时间和精力,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之间是相互促进、相互加强的。当学习者学习上有动力,他就会积极学习,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内在动机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同样,学习上的成功又会使学习者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从而增加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形成学习过程中的良性循环。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高级英语教学的一项首要任务。
  2.重视教学中读、写、译技能的综合运用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这五种能力是相互作用的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高级英语教学中尤其要体现综合运用读、写、译技能的原则。阅读能力是提高听、说、写、译各种技能的基础,要以阅读为出发点。如个别课文是节选的文学作品,教师可以推荐或者要求学生在课外时间阅读小说全文,从而更好解原作品的中心思想,再以读后感的方式提交作业;课后作业以阅读、和为主,教师可以让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挑选个别突出的观点进行评述,或者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多融入自己的认识和看法。最后挑选出范文让学生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取长补短,以促进下次写作质量的提高。再如,不鼓励学生翻译课文,也应在学习前阅读一定量的相关背景知识,尤其是所学语言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乃至生活细节,这样才能在阅读中正确理解目标语,在翻译过程中正确诠释目标语,在语境中练习翻译,才能真正提高翻译水平。阅读文化背景知识在这门技能课中是不可或缺的,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文化信息量的输入也是十分必要的。当然,语言技能不能为了综合而综合,必须因地制宜,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综合方法,有不同的侧重与兼顾。如低年级阶段侧重听说写,但不放弃读和译;高年级侧重读写译,但仍注意听说能力的训练,高级英语教学恰恰符合了这个原则。 大学排名
  3.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者,学生实践活动的鼓励者和合作者,学生问题的分析者和解答者。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将传统的“一言堂”改为“师生/生生对话、互动”的教学模式,创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引发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随着高年级课程的难度加大,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较低年级有所下降,教师应积极挖掘活动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互动”机会,合作性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负责,而不是仅仅成为接受教师知识的接受器。课堂是学生学习使用所学语言交流的重要场地之一,课堂上要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但是无论选择何种教学活动,都必须与教学内容相关,活动的结果与教学目的一致。切忌单纯为活跃课堂气氛而进行的虽妙趣横生但毫无意义的教学活动。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听、读增加他们的语言储备,利用所学到的技巧对语言进行分析和讲解,使用语言进行交流交流,增强他们使用语言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综合运用听说法、视听法、交际法和认知法等主要现代英语教学法,对促进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教学方法,才能帮助学生在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
  
  参考文献:
  [1]Brown,H.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Englewood Cliffs: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
  [2]Brumfit,C.J.& Johnson,K.(eds)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UP,1979.
  [3]Hutchinson,T.& Waters,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 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Krashen,S.The Input Analysis[M].London:CUP,1987.
  [5]Richards,J.C.& Rodgers,T.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
  [6]Sket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UP,1998.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9]Wedell,M.&(刘润清译).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出版社,1995.
  [10]孔燕平.外语教学中交际式读写的运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52-54.
  [11]李晓.试论外语教学“三大原则”及其实践途径[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8):19-21.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教学更要重视英语听说训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