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语际语用学视角下看高职英语学习者的语用

2014-02-26 02:39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语际语用学视角下看高职英语学习者的语用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大量范文样本:    关键词: 语际语用学  高职高专  中式

   关键词: 语际语用学  高职高专  中式

   论文摘 要: 语用能力薄弱是现代英语学习者的现状。而中式英语是许许多多中国英语学习者一直很难以跨越的困境。语际语用学的研究起始于本世纪80 年代初新兴的学科。它涉及到两种又与第二语言相关,这个学科主要特征是第二语言的语用研究,这对我们高职高专的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引言
   语际语用学(interlanguage pragmatics)是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学生语际语言中的语用现象和特征以及这些现象和特征形成和发展规律的学科。由于学生的语际语言(interlan guage)使用体现为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因此语际语用学的目的是要对学生使用语际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时所出现的种种现象和特征做出语用学等阐释,涉及到跨语言和跨的诸多因素。语际语用学的理论属纯语用学和跨文化语用学,其研究范围主要是言语行为。一方面,语际语用学的研究可以从静态的角度描写学生如何在母语语用知识的影响下理解、表达和习得第二语言的语用知识;另一方面,从动态的角度描写学生的第二语言语用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二、研究内容
   语际语用学的研究内容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方面(Kasper & Blum Kulka,1993;何自然,1995;洪岗,2000):1. 研究如何理解语际语言中的话语,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二语学习者对间接言语行为言外之意的理解以及礼貌手段的识别,学习者在目的语知识缺乏时对礼貌手段的识别常常借助于识别母语礼貌手段的方法;2. 研究语际语言中的语言行为,同一言语行为在不同语言中能表达的言语功能以及使用范围可能不同;3. 研究语际语言中的语用迁移,语用迁移包括语用语言迁移(pragmatic linguistic transfer)和社交语用迁移(social pragmatic transfer)的问题;4. 研究语际语言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效果和语用失误。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三、母语迁移理论与中国式英语
  (1957:12)母语迁移(mother tongue transfer)即母语对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所产生的影响。当母语与目的语的某些特征不对应时,而学习者若还试图借助于母语而学习目的语,母语对目的语的掌握会产生很大干扰,称作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中国式英语,也叫中式英语或汉式英语,是指中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由于受的影响和干扰,硬套汉语的规则和习惯,在英语交际中出现的不合规范英语或不符合英语文化习惯的畸形英语(李伯利,2001:93)。中国式英语不同于学习者的本族语,也不同于目标语,是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习得过程中的一种中介语,其构成和使用范围既不稳定也不广泛,在对外交际和交流中起阻碍作用。
  四、语际语用学和汉语负迁移视角下的高职英语的中国式英语分析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母语干扰是导致高职生英语学习出现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高职生英语基础相对较差,对英语的语音、词汇、句式等规则以及英语文化不够熟悉,常把母语规则移植到英语学习过程中,从而产生母语干扰现象,给英语学习带来困难。
   英语和汉语分属印欧语系和汉藏语系,无论是表达方式还是思维方式,都有较大的差异。由于英语水平有限以及对英汉语言差异的了解不够,中国大学生在英语中经常模仿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在选词、造句以及谋篇布局等方面都带有明显的汉语痕迹和印记,产生了大量的中国式英语。下面结合语际语用学理论与汉语的负迁移对高职英语的中国式英语进行分析和探讨。
   例1:
   A: Hello, this is Wing speaking.
   B: Hello, could I speak to John?
   A: There is no John here.
   B: Oh, maybe I dial the wrong number. Sorry.

大学排名


   A: You’re welcome. Good bye.
   这是老师安排学生每人两组进行的一小段英语对话,情景是拨错电话。从例1我们可以看出B 的第二次回答带有很明显的中文色彩:“这里没有这个人。”语际语用学也要遵循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是关于单语会话的一种理论,可是在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却常有“短路”现象发生。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这段对话里学生在遵守礼貌原则时出现的“失误”现象。在电话英语中打电话的人B在接电话人A 接电话后应该自报家门,即This is Willy speaking.而后才开始找目标人物John接电话,即 Could I speak to John? 此时在发现来电人B可能拨错电话后,A应该很委婉有礼貌地提醒对方有可能打错电话, I’m afraid you dialed a wrong number.而不是直截了当地像中文那样说出“这里没有这个人。”在对方发现打错电话而道歉之后A的回答也是不妥的,这个学生显然对于感谢 “Thank you.”和道歉 “Sorry”的回答仍然处于混乱的状态。所以对这段对话可以做出这样的改变:
   A:Hello, Wing speaking.
   B: Hello, this is Willy. Could I speak to John?
   A: I beg your pardon? John? I’m afraid you have the wrong number.
   B: Oh, I’m going to dial 423-6681.Isn’t it right?
   B:No.It isn’t.It’s 423-6631.
   A:I’m sorry to have bothered you.
   B:It’s ok.
上一篇: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低起点英语学习者中的有效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