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2)

2014-04-01 04:27
导读:2.2.3教师及教学手段的因素 首先,长期以来,在教学领域中,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者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教师在教学中

  2.2.3教师及教学手段的因素
  首先,长期以来,在教学领域中,因素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学者都认为语言学研究的对象是语言本身。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没有把教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其次,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教师们,大多已经习惯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形式,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也习惯了过分依赖老师,习惯接受“填鸭式”的教学,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目前的应试使学生很少利用课余时间读有关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书籍,大部分时间用于记单词、做练习上。
  第三,对教材中的语言背景知识介绍,许多老师并没有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足够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揣摩。年轻的学生们对那些完全陌生的文化很多时候只能一知半解,更不用说去掌握应用了。
  
   3 开展英语文化背景教学的几个问题
  
  3.1英语文化背景教学的内容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既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但是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教学内容要有所侧重。
  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文化导入的内容可以偏重交际文化知识。交际文化的传授应该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手。教师主要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等方面的差异。
  例如,英语中的禁忌语多与“privacy”有关。许多个人情况如家庭、婚姻、信仰、年龄、薪水等都是个人隐私,因此,在与英美人进行交际时不要询问或者涉及有关他们的私人情况。而学生由于受母语文化的影响在交际中常犯这种错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对个人情况的询问体现了亲密、关怀。
  当然,也应适当的导入知识文化,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修养,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以及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在讲解课文时,教师不能只停留在语言符号的表层,还应向学生传授语言符号下面的深层文化,只有这样,学生对的认识才会从文化知识过渡到文化意识。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2开展英语文化背景教学的新思路
  3.2.1从词汇方面入手,要注意词的意义及内涵
  英汉两种语言在词义上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挖掘词语的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如“white”在英语里的意思是of the color of fresh snow or common salt,译为“白的、白色的”,但英语学习者对a white lie就不易理解。难道谎言还有颜色吗?当然不是,它的正确意义是“不怀恶意的谎言”。这种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俯拾皆是,从词汇着手,简单明了,成效大,能避免学生望“词”生义的毛病出现。
  3.2.2从习惯用语及俗语入手,了解其后的文化差异
  从习语的角度着手进行文化教学是卓有成效的,因为习语是语言发展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进行习语的学习,既能学到语言又能学到文化,并能从大量的语言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英汉两种语言中丰富的习语都体现了不同的文化特征。最常见的就是中英文化对 dog的态度。“as lucky as a dog” 这句俗语的理解,如果没有一定文化背景知识,是要闹出笑话的。
  3.2.3从社交礼节及习俗方面着手
  社交礼节是指某文化或成员在特定类别的交际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则与习惯,英汉社交礼节因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很多人认为汉语中的“请”相当于英语中的“please”,但在某些场合却不宜用please,比如让别人先进门或先上车时,不说“please”,一般都说After you;在餐桌上请人吃饭吃菜、喝酒或请人吸烟时,一般都用“Help yourself”, 也不用“please”,如此等等,不是语言本身的字字,而是文化的信手拈来。
  3.2.4鼓励学生在课外主动了解文化差异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导入文化背景知识,是扩大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的一个有效途径。但英语课堂教学毕竟有限。为了使学生更加全面地、深入地了解英语国家各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利用各种途径从课堂外获取这些知识。学生可以到借阅与文化有关的书籍、报纸、杂志,观看外国、录像以及上介绍西方文化的节目。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英语角、英语沙龙等活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材料以进行跨文化学习。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因特网这个信息资料的海洋去获取各方面的文化知识。
  3.3开展英语文化背景教学对教师角色的要求
  在明确了英语文化背景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之后,语言教学者的素质就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了。
  语言的教与学具体实施主要由教师及学生共同来承担。在这样一个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下,在教学上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考前背的教法,而改为以学生为主、教师。教师的传统地位“传道授业解惑”就应当有了新的内涵,应重“导”而非“教”。
  同时,教师要加强对本国和外国文化的学习。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首先应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使自己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要具备用外语准确表达本族文化的能力。
  
  4 结语: 素质教育目标下英语文化背景教学展望

  
  总之,在中引入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对英语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其它英语技能的掌握。在素质教育的目标下,我们应该认识到,语言的本质功能是交际功能,人们用所学语言知识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学生在学习英语十几年后,如果仅仅能说出语法结构正确的句子是很难与英美人进行真正意义上的交流的。作为英语教学工作者,我们只有认真思考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作用,界定其地位和内涵,并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及教师队伍培训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使过去忽视英语文化背景的教学模式得以改变,培养出合格的人才,让他们在与外国文化直接、迅速和频繁的接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参考文献:
  [1] 刘新义,张京生.论文化导向型英语教学模式[J].山东外语教学,1996:3.
  [2] 胡文仲,平洪,张国扬.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
  [3] 张玲.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J].太原大学学报,2005:6.
  [4]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11.
  [5] 雷萍莉.试论运用文化背景的渗透开展英语教学[J].广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上一篇:浅谈加强大学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下一篇:试论新课改背景下英语教师口语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