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议文化教育导入大学英语教学策略(2)

2014-04-02 01:02
导读:三、教学 中实现的策略 1.文化学习应基于正确的文化学习意识 多生缺乏文化学习的意识是因为他们认为英语四六级 是要面临的当务之急,文化学习就被

  三、教学中实现的策略
  1.文化学习应基于正确的文化学习意识
  多生缺乏文化学习的意识是因为他们认为英语四六级是要面临的当务之急,文化学习就被忽视和搁浅了;还有学生认为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其它文化不堪一比,因而也不足为学;更有学生盲目地崇洋媚外,认为崇尚发达国家英美等国的文化就是与时俱进,曲解文化学习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断渗透文化教学,使文化学习成为一个有意识,有目的的过程。教师应在英语学习课程中导入相应的背景文化知识,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途径,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的文化情感,正确理解学习文化的意义,避免并逐渐消除已出现的文化隔阂、文化偏见甚至偏激。
  2.通过词汇教学,加强英汉文化对比
  (1)同一的词语不同文化内涵的比较
  词汇赋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不同名族的中表现形式不同。同一词在不同的语言中表达的文化内涵、概念范围不同。正如在《中西文化之鉴》一书中 ,作者指出朋友“friends”一词的文化内涵在美国文化中只表示与朋友一起度过美好时光并且朋友之间相互支持,并不包括对朋友及时提供帮助的责任;在汉语中“朋友”的内涵却更具体、更深刻,它包括对友人的责任、对朋友的需要的觉察和及时的物质帮助。如果学生没有了解“朋友”在中西文化中的文化意义的不同,与美国人交友就会误解重重。又如,瞪眼睛“widening eyes”在中国文化中表示生气时的表情,在美语对话中却表示惊奇。尽管这些词传递相同的语义,却影射出不同的文话内涵。
  (2)不同词语相似文化内涵的比较
  有学生反映有些短语、句子很好。例如:茶杯“tea cup”成千上万:“thousands upon thousands of”,皮包骨头:“skin and bones”,因为这些词汇不仅具有与汉语相似的语义和表达方式,而且具有相近的文化内涵。也有词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内涵,但是表达习惯与汉语不同,例如:汉语中常将吃的少比喻为“吃猫食”,而英语中常表达为“eat like a bird”。但是文化内涵都是形容吃得少;又如汉语里的大海捞针常在英语中表达为“Look for a needle in a bundle of hay”。(指在稻草中找出一根针)文化内涵都表达为极难或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再如汉语中常说的无风不起浪,在英语中常被译为“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无风不起烟)。文化意义均表达为事由因出。如果教师在课堂中能引导学生在词汇中发现类似的相近或不同的文化内涵,在选词时他们就会避免表达上的习惯错误。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利用教材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教师通常是利用教材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然而对中外的差异的了解,文化意识的培养仍然是教学的缺项。如果教师立足课本深挖文化背景知识,就会很容易地在英语教学中实现文化教学。例如,《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Lifelong Education”,教师可以抓住教育这个话题导入相关的美国教育体制方面信息,如:多样性是美国教育体系最显著的特点,表现在学校的类型、规模、、政策和教学实践;全国没有统一的教育体系,政府可以影响和控制教育,但是不能控制各州的教育政策和实施情况等。而中国的教育模式和教学实践往往是在全国范围内由试点到普及,呈一体趋势,这与美国教育体制和教育管理模式是有一定的区别。如果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能介入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积少成多,学生的文化思维能力也将逐步提高。
  4.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文化教学
  通常英语教学是通过课堂完成,在课堂讲授英美文化礼俗、风土人情,学生只能通过讲授和想象完成他们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多媒体却可以提供一个全方位的文化语言,通过播放、录像、图片、报道将现实中的文化生活真实呈现给学生,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英美文化的风土人情。同时,多媒体可以提供无穷的资源,不仅可以用于课堂,在课下教师还应鼓励学生登陆一些外习网站进行英语交流,将学习的语言文化知识学之用之。
  参考文献:
  [1]Chen-GuoMing William J. Starosta.跨文化交际学基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美]戴维斯.中西文化之鉴——跨文化交际教程.M 1 Doing Culture,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Action.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3]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H.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4]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3.出版社.

上一篇:浅谈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