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构(2)
2014-04-04 01:10
导读:3.3 改革大学教学 方法,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合作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学习”。多媒体网络下的探究式学习模
3.3 改革大学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研意识与合作精神: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与“合作学习”。多媒体网络下的探究式学习模式遵循杜威“从做中学”的理论,根据该模式,教师首先给学生布置任务,然后学生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资料,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探究式学习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科研意识。此外,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需要分工合作,协同完成任务,这种合作式学习方式也可以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
3.4 改革大学英语教材,激发学生对及其它知识领域的兴趣:教材建设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有力保障。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不仅要培养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文化意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材不仅要重视英语语言本身,还要有一定的文化深度。此外,大学英语课程还部分地承担着通识的使命,因此,大学英语教材还要兼顾其它学科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对其它知识领域的兴趣。如吴鼎民教授在他编写的《阅读大观》中选择了36个话题,这些话题分为三大类: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关的学科知识以及有关发展和人类进步的热点问题,这些话题的内容由浅入深,分布在4册书的36个单元之中(吴鼎民,2005)。
3.5 改革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全面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传统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陈旧,教学内容不实用,因此,高等学校可以根据各校实际情况,改革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建立有关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以及语言应用等方面的大学英语课程群。 同时,各高校还可以自行确定大学英语课程的总学分数,从而在规定的学分内,开设分有一定级别的多种英语课程:基础类课程(如综合英语)、技能类课程(如英语、、听说、口译、影视英语等)、文化类课程(如中西文化对比、、英美报刊选读等)和应用类课程(如英语写作、科技
等)(沈骑,2006)。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水平、专业和需要,选择不同级别的各种课程。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3.6 进行大学英语课程综合化改革,从而将语言学习和别的领域学习结合起来:课程综合化是指以形成学生的复合型、创新性知识结构为目标,进行系统设计与协调整合大学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中的各组成要素的一系列动态优化过程(许建领,2000)。大学英语课程综合化改革可以通过开设特殊用途英语和进行双语教学得以实现。
开设特殊用途英语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通识教育的重要一环,是将英语教学与专业知识学习相结合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将英语教学推向实用化、工具化的必然方向。
此外,在推广特殊用途英语的基础上,各高校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普及双语教学,积极使用国外原版教材教授专业课程,从而使得学生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
特殊用途英语和双语教学的开展,不仅能直接提高学生英语水平,而且还可以将语言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
3.7 改革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保障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评估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因此,要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重视形成性评价,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学生重视英语学习过程,而不仅仅看重
结果。
4 基于通识教育理念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体系的构建 不仅有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能力的提高,而且还有利于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学生既会做事,又会做人,并在生活、情感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国平.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对通识教育的贡献[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年10月
[2] 李曼丽. 通识教育——一种大学教育观[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3] 教育部: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 [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 沈骑. 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课程整合模式探析[J]. 江苏社会科学, 2006教育文化版
[5] 吴鼎民. 大学英语教学的“三套车”构想与高素质人才培养[J].江苏高教, 2005年第4期
[6] 许建领. 高校课程综合化的渊源及实质[J]. 教育研究, 2000年第3期
[7] 张寿松, 徐辉. 通识教育的八个基本问题[J]. 浙江社会科学, 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