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三个重要转

2014-04-21 01:4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三个重要转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实现三个

  摘要: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改革必须实现三个重要转变:教 师角色要由“主角”向“导演”转变;教学模式要从单一的显性向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相结合转变;考核方式要从单一的试卷评价向多元的人评价转变。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三个转变
  
  2004年8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 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不少薄弱环 节”,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不强”等,因此,强调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 想 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进一步指出:“面对新的变化和新的情况,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育教学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学方式方法比较单一,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已成 为的紧迫课题。笔者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急需实现三个方面转 变。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主角”向“导演”转变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对教师角色的定位问题。过去,我们在 研究师生关系的时候,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看成是“者”、“执行者”,是“ 师长”,是“主角”,教师的形象是“师道”与“尊严”。于是,思想政治理论 课教师的 功能就定位于对、意识形态等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授,教师的责任就定位于“上传下 达”,即把所教学的内容“讲深讲透”,“不跑样,不走调”。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在教师看来,这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就是为教学而教学,教学就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大纲、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师是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忠实”执行者;上思想政治理论 课就是对教案的执行,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是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计划、完成教案。教师期望的是学生按教案的设想做出回答,教师的任务就是努力引导学生 得出预定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计划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的个性特色,被抛得一干二净。教师按教材的规定教学,很难有针对性灵活地执行课程 方 案。教师在教学中,多注重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这种“主角”与“执行者”的地位,来源于上级学校管理部门。在实 际教学中,学校管理部门为了防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走样,要求教师必须知道讲解和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如学生应掌握到什么程度,以及教学中的具体步骤,等等。哪 些 能讲,哪些不能讲,教师几乎没有任何改动的余地,教师的技能丧失了,教师所做的一切不 过是执行他人的目的和计划,从事他人提出的活动。表面上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的这种角色地位,保证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旋 律 和主流价值观念的,但实际上却失去了教师教学能动性的发挥和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 性。从实际教学效果看,在这种“主角”、“执行者”地位的支配下,不管是思想品德课还 是理论课,在课上、课下很少见到大学生热烈讨论、争论的场面。原因如何?是 我们的学生都明白了,没有问题了?答案是否定的。
  袁振国在《教育新理念》一文中指出:“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得没有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就越少;而美国衡量教 育 成功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问题答不了,那算是非常成功的 ,所以美国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应这样,不 要害怕学生提问题,不要害怕学生问问题,更不要害怕学生来辩论它。真理是不怕辩论的, 真理越辩越明。现代课程理论认为,课程实施是把理想的课程变为现实的课程,并能发现正式课程存在的问题,和对已制定的课程进行修改。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不应是“执行”型的教师,只知道“执行”国家的意图,而应是“研究”型的教师,即研究如何更好地执行国家的意图,领会课程设计的意图,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研究学生如何才能更好地去接受它,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师要相信学生有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能独立学习和获得知识;教师要提倡教学,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敢 于质疑,一心进取,并且按照学生个性和潜力的类型实施教学。总之,要求教师要从课程执行者变为课程改革者,改变陈旧过时的课程实施观念。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需要针对本院校、本班级的学生实际情况,对所采用的教材及大纲进行再编制,创造性地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变意味着教师的学生观也要转变,打破过去课堂上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向教师提出问题,教师来回答问题,打破过去教师一言堂的习惯,鼓励学生登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见解,等等,使教师成为课堂的“导演”,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强调开放式教学,要求教师在尽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课程开发功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自己作用的同时,也要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自己去提高学习质量的潜能。在课堂上,教师既可以充当“主角”,也可以充当“编剧”、“导演”、“顾问”,甚至“舞 台监督”,让学生可以自由、自主地活动。
上一篇:简析校长领导的思想转变与艺术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