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高等学校管理者要树立 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指(2)

2014-04-25 01:27
导读:三、高等学校者怎样才能 实现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思想 (一)更新观念,讲求效益,在效益中求生存和发展。更新观念,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三、高等学校者怎样才能  实现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思想

  (一)更新观念,讲求效益,在效益中求生存和发展。更新观念,就是要突破传统的思想和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终生教育、开放教育和通才教育的新观念,为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高质量的人才。为了加速发展事业,增加投入是必要的,但一定时期内,国家用于高等教育的支出难以有较大幅度的提高。高等学校要完成社会赋予的使命,首先要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提高办学效益则是高校走出生存困境的根本措施。为了生存,高等学校必须在降低用于每一个学生的正常开支的同时,寻求提高办学效益的各种措施,以维持与提高教学质量。高等学校既要考虑教育与培养合格人才数量之比的内部效益,也要考虑教育投资与其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之比的外部效益;既要有经济效益,更要有社会效益。高等学校要改变只讲投资,不讲效益的思想,树立高效益的观念。只有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确立高等学校的效益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在效益中求生存,求发展,以办学效益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树立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观念。人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培养质量的竞争。经济中,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高等学校管理要实现以效益为主,就必须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确立教育服务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一切工作的核心地位,追求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对高校而言,只讲效益不顾质量,人才“产品”就是伪劣假冒;只求质量不讲效益,必然产生教育浪费,必将导致人才质量的削弱。放松质量标准,忽视质量要求,高等教育发展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所以,走以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应作为高校的第一追求目标。从学校内部来看,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因素有教师素质、生源质量、教育设施和课程结构等,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的素质,包括教师的责任感、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等。高等学校管理者要引领教师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三)建立科学易行的指标评估体系。将评估机制引入高等学校办学效益监督的过程中来,采取量化的办法,对、物力、财力“三大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评估。如投入指标中生均占有教师、教工、校舍、设备、图书等等;产出指标中年招生数、数、在校生数、获学位人数、毕业生中专、本、硕人数之比等等。结合各年度学校经费投入及专业布点数、各专业招生数、专、本、硕专业比例数及专任教师利用率等,进行全面、科学的测算,确立合理的发展结构,并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差距,及时调整,为科学地进行办学预测和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

  (四)以效益为目标,实行高校内部的综合改革。高等学校对人、财、物的管理,其实质是解决现有各资源的有限性与寻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之间的矛盾,改进管理是提高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人、财、物的管理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高校要采取各种措施,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改进学校管理,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调动人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满足人员的合理需要和期待,从而调动全员积极性。高等学校管理者要改革高校内部用人制度,推行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和全员聘用制,打破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能高能低”的激励竞争机制,从而改变人浮于事、机构臃肿的状况,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在财和物的使用上,要合理地确定各项经费开支比重,分清轻重缓急,把资金用在刀刃上,要发挥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等的整体使用效益。

  (五)通过宏观调控,优化专业结构,提高规模效益。

  合理的办学规模是构成学校人、财、物合理比例关系,充分发挥教育投资效益的重要前提。学校规模越小,生均越高,资源浪费越大。只有学校达到了一定规模,才能有效地使用资金、降低成本,才能实现最大的规模效益。因此,适当扩大学校规模,使之达到一定程度,有利于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校舍、图书资料及各种仪器设备利用率。学校专业结构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并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调整。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特点,设立不同专业。“小而全,大而全”的高校,往往办学条件悬殊,专业设置很难合理,不利于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也造成师资、设备和资金的分散,从而使投资效益低下。

  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新世纪,国家综合国力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高等学校管理者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牢牢树立以效益为主的办学指导思想,努力处理好数量、质量与效益的辩证关系,处理好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这对矛盾,狠抓教育质量,保证办学的适度规模,努力优化教育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财尽其效,以质量求生存,用效益求发展,实现高等学校的效益、质量的协调发展。

上一篇:浅析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与发展问题的思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