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高等学校;者;以效益为主;管理思想
[论文摘要]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高等学校自身的要求。的双重属性、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的迅猛发展和高等学校自身需要改革决定了高等学校管理者只有树立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指导思想,才能引领高等学校不断前进,适应形势和需求。高等学校管理者可通过更新观念、追求质量与效益的统一、建立科学易行的指标评估体系、实行高校内部的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和扩大规模来提高办学效益,实现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在人类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坚持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努力提高办学效益”的指导思想,为高等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回顾高等教育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在事业建设的极度膨胀与资金供给的严重不足的矛盾中发展起来的,尽管近几年来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政策和资金投入,高等学校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社会需求和高校自身愿望仍相去甚远。
一方面,国家的大量资金投向了少数重点高校,大多数地方院校仅能勉强维持;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高等学校功能有限,而仅有的少量经费又浪费严重。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的发展,使人才培养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对高等学校管理者自身的要求。任何教育资源的利用和消耗,都是一个投入产出即效益问题,不讲效益的管理活动是没有价值的。高等学校投入巨大的、物力、财力等资源,其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人才的培养、学校职能的发挥和办学目标的实现。高等学校管理者只有树立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指导思想,才能引领高等学校不断前进,适应这一形势和需求。
一、效益的内涵
“效益”由“效”和“益”两字组成,“效”指效果、功用,“益”指利益、收益。“效果”,《辞海》的解释是“由行为产生的有效的结果”,“功用”指事物的有效性,“利益”或“收益”指对人的益处。因而,效益可理解为效果与利益。经济生活中的效益可简单理解为产出与投入、成果与消耗、所得与所费的比较。实际上高等学校办学过程也可看成是一个生产过程,一个特殊的人才培养的“生产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与其它生产过程一样,有投入,也有产出。从管的角度,效益是指管理活动的社会效果与价值,是管理质的表现。效益是管理的永恒主题,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
以效益为主,就是指学校管理要把学校活动结果对社会的作用,作为衡量学校管理好坏的最终标准和追求目标。高等学校作为独立的办学主体,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该成为其追求的目标。高等学校的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即办学的社会效益和学校品牌的价值;第二是资源利用的效率,即投入产出的比例;第三是学校发展后劲,即资金积累水平,它是学校扩大再生产、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学校效益好,就会积累更多的资本,用于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等学校管理者为什么要树立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指导思想
(一)高等教育具有双重属性,其性质决定了高等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指导思想。高等教育的本质决定了高等教育具有属性和经济属性,政治属性要求高等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办学方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经济属性要求高等学校既要通过培养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要运用教职工队伍、信息资料、实验与科研手段、社会服务等直接或间接地参与物质生产和再生产,提高办学效益,扩大自身积累,加快自身发展。
(二)高等教育非义务教育,决定了高等学校管理者要树立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指导思想。高等学校培养的各类人才是社会的宝贵资源和财富,是生产力最重要的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都是商品,大学生要成为高级专门人才既要支付获得资源——科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费用,又要支付自身智力、体力的消耗、保持、发展的费用。大学生通过后的就业以及就业后获得的物质利益来补偿,并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价值;高等学校只有通过消耗后的盈余来保证“人才产品”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因而必须以效益为主。
(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要求高等学校管理者必须树立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指导思想。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教育浓烈而鲜明的产业色彩。计划经济模式下,作为事业单位的学校,如今正在被之外的另一只大手——市场主宰着命运。经济活动的本质特征是任何经济投入都追求最大产出。家长把对子女的教育作为家庭的最大投资,同样期望有较大的回报——子女将来有体面的工作、较高的收入、较高的社会地位等等。学校的效益越好,回报率就越高,家庭投资的积极性也就越大。沿袭传统行政管理模式的高等学校将遭到市场无情的淘汰,而那些渗透市场理念,引入市场运作模式,确立市场竞争机制的高等学校则充满着活力和生机。高等学校以效益为主,已经是必然的选择。
(四)高等学校自身存在很多弊端需要改革,要求高等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树立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指导思想。长期以来,高等学校对提高效益重视不够,对教育消费市场研究不够,教育资源浪费严重,专业和学科设置重复,导致高等教育居高不下。有些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受利益驱动,人员、设备等资源不能共享,形成隐性浪费。高等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注重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将是每一所高等学校共同的课题,高等学校的管理必须进行以提高效益为目标的改革。
(五)高等学校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要求高等学校管理者必须要树立以效益为主的管理指导思想。高等学校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立足于自力更生,充分利用和发挥现有人力、物力、财力的效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增强其内部活力,还要形成和提高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没有效益,没有资金,高等学校不可能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