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合作学习的伦理审思(2)

2014-05-25 01:26
导读:合作学习的研究必须也必然要超越课堂甚至学校。因为学的研究使命不仅仅是通过合作使学生习得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更主要的是要以更合乎人性的方式

    合作学习的研究必须也必然要超越课堂甚至学校。因为学的研究使命不仅仅是通过合作使学生习得知识,提高学习成绩,更主要的是要以更合乎人性的方式使学生学会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合作的目的不仅仅是学习成绩的提高与技能的习得,更重要的是在合作中培养个体的品性,因为“技能的获得只能在特定场合或特定类型的活动中体现出来,而拥有德性的个体可以在生活中‘整体’的表现出来,是一种一以贯之的行为表现”。这就是说,真正的是使每一个人都诚挚地融合到整体的人类精神中去,也就是进入人类完整的之中,合作的品质必须也必然在这种完整的文化中形成。这样,对伦理价值的追求使得合作学习从教学方式变为以寻求合作品质为目的的一种生活方式。仅仅把合作学习看作教学方式的教师与视合作学习为生活方式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在前者的课堂中,合作小组是课堂教学的点缀,合作的态度和氛围并没有形成,课堂中仍然充满着竞争,充满着对别人成就的嫉妒和对同伴学业失败的幸灾乐祸。而在后者的课堂中,讨论、交流只是一种外在的形式,一种为达到目标而采取的策略,教师更注重的是学生合作精神的养成。

   二、合作学习的伦理建构

    在伦理的语境中,生活世界是“背景知识的整体论”,包括文化、秩序和个性结构3个要素。生活世界的概念表明,任何规范的应用都是生活世界里事件的一个构成因素,同时,对于现实中伦理生活的考察也应从生活世界的整体上来把握。这就意味着对合作学习的伦理反思与建构要从我国的文化传统、社会现状以及实施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因素来综合考虑。

    在国外合作学习理论中,每一种方法的表现形式及其侧重点都彼此不同,但任何一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总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关注主要集中于学生、小组、学校、教师,而较少关注家庭、父母。这主要是因为西方国家的人际交往是一种制度化或规范化的表现形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情感性因素较低。这与西方教育观念的伦理根源有关,它延续了古希腊人的“德性内成”与“德行外达”的观念,从一开始就缺少亲情人伦的道德关切,即便涉及到,也只是作为个人感情和展现的中介或者成为表现个人某种特殊美德的叙述语境,体现的是“自然人伦”或“亲亲人伦”。面对这种传统伦理文化的积淀,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事实:如果说自然科学理论有共同的文化普遍适应性,那么教学理论则有着很强的文化制约性。作为教学认识活动主体的教学理论家一开始就处于既定的文化之中,他们往往被这一环境中的特定传统伦理文化所包容,传统伦理文化的强大辐射力会通过某种教育模式和社会认知交往模式潜移默化地使包容其中的教学理论将传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习惯等内化积淀下来,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心理结构;以此为基础,开始他们的教学认识活动,形成教学理论不同的文化倾向。所以,在国外合作学习理论中不证自明的前提性条件,在我国却不一定适用:而在我国被认为是顺理成章的因素却又没有得到相应的关注。在伦理的视域中建构合作学习,意味着要从本的伦理文化情境中审视合作学习的适用性与有效性。

      同时,生活的整体性将合作视为一种不同于其他工具性意义的生活方式,这种目的性意义使得合作学习的内涵得以进一步拓展:合作既然是在生活的整体性中存在的,那么其实施的域境就不应局限于课堂甚或学校,家庭、社区等丰富的社会资源都可以施展其作用和优势;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法定负责人”,包括师师合作在内的全员合作是保障学生整体人格发展的  必要条件;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根据科目的性质及学习方式的需要衍生出“合作一教授学习”“合作一掌握学习”“合作一探究学习”等不同的形式,亦应根据学生道德认知发展的层次和不同需要而有所侧重,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时段对于合作学习的定位也应有所不同……总之,从伦理的角度对合作学习本身的价值加以分析与澄清,完善合作学习的理论内涵,从整体上寻求合作学习的伦理精神与其所要彰显的伦理意蕴,可以使一个好的教学理论不仅能发挥实践即告诉教师怎么做的功能,而且能提高教师看待教育问题的敏感性,增强教育者对教育实践活动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决策能力与反思能力。教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行动选择或做出某种决定都是由一定的伦理标准来决定的,我们期望通过对合作学习的伦理审视使教师明白:“合作学习是一种价值观,这是最重要的合作学习原理。换句话说,合作并不只是一种学习方式,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希望学生能接受作为一种价值观的合作。”这意味着其他方式、手段、策略及模式的研究都应该服务于此;意味着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把同舟共济作为自己的努力目标;意味着要求学生能以一种合作者的眼光来分析人、观察人;意味着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合作学习的关注从“知识”的传授转向“个体”的发展,从“方法”的运用转向对“目的”的思考。

上一篇:浅论关于教育伦理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