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

2014-06-04 01:0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试论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情绪智力 儿童    

  关键词:情绪智力 儿童 

  论文摘 要:随着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自己下一代的也由浅入深探索到了新的领域,音乐教育的也从少部分人的了解开始进入大众的眼里。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有着很积极的作用,它能够进一步的开发儿童的智力,增加儿童的记忆力,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控制情绪的方法,对开发右脑有很大作用。本文主要讲述我国和外国的音乐教育,以及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无可替代的作用,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发展有良好的效果,还能通过自我激励来影响自身。总之,一个合理的音乐教育能够成就一个孩子辉煌的未来。
  
  一、什么是儿童的情绪智力
  情绪智力最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学的概念,而在人才交流,它也被通俗的称为“情绪智商”,在人才资源开发与中,这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也无可质疑的成为很多大企业看重的一个方面。人类自诞生依赖一直未曾停下对智力的探索,20世纪初人们以IQ来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状况,也是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经应用了近一百年,应用很普遍。20世纪80年代左右,美国教育学家加特纳提出推行“多元智能的研究”的儿童教育计划,他鲜明的指出IQ思维存在很大的单一性和缺陷。他认为人的智慧与力是多种多样的,教育对儿童最主要的作用是帮助他们开发自己的智力和潜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并因此获得满足感和成功。这就是情绪智力的萌芽,加特纳之后,美国心家塞洛维与梅林继续完善了该理论,创造性的提出了情绪智力这个概念,而真正起轰动响应,是在戈尔曼著作了《情绪智力》这一书之后。此后,情绪智力成为了大众了解的范畴。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音乐教育对儿童情绪智力的影响
  (一)音乐的影响
  1、论。审美论主要是将音乐教育变为审美教育,当代比较有影响力的是雷默的审美哲学,他提出首先音乐教育,就是将每个人对音乐与生俱来的感染力与反映力开发出来。审美论能将儿童的感觉与思维相连,培养儿童的主观感应。每个人都需要空气,主观感应就是你的感觉,没有感觉是不能想象的,一个良好的主观感应,有利于儿童培养情绪智力中自我勉励的养成。艺术教育要给人良好的感觉,与他人共享这中意识,就要首先是审美教育。
  2、功能论。音乐就应该有音乐的作用,而不是仅仅像审美论说的为了艺术而艺术,就像儿童常儿歌能开心,能培养良好的性格。功能论说明音乐教育不仅仅是音乐,它的价值在与责任教育,合作教育,健康感教育,对的教育。
  3、美育论。主要观点通过审美教育来养成健康和全面的人格。美育论里认为审美教育不仅是教育的手段,还是教育的目地。我国早在几千年前,大教育家就提出人格教育就该在“乐”中培养出。儿童的情绪智力培养同样也离不开“乐”的观点。美育论作用于感情,培养儿童的知情谊能力,美育的目标是全面塑造。
  现在在我国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美育被确定为我的教育方针之一,是我国培养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承担着培养人道德教育,创造能力和完美人格的责任。
  (二)音乐的影响。音乐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音乐的类别。《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现。
  美学研究的是“情”,也就是研究感性认识,也是由此产生了美学。德国音乐家舒巴特第一次使用了音乐美学这一概念,他发表了《音乐美学的思想》首次说了这一概念,音乐美学有较大影响是在19世纪以后汉斯力克的《论音乐的美》等一大批著作的出现。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美就是是事物的一种特质,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都感觉愉悦和快乐。在美学里,真善美始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审美中,不能缺少的,一个是审美主体,一个是审美对象。儿童通过音乐教育养成良好的审美观,养成真善美的美好品德,合理的培养情绪智力。音乐教育通过选择合理的审美对象,让儿童认识美的本质,比如儿歌对儿童有很大影响。
  (三)音乐教育的引导作用。音乐教育对儿童的教育,也可以通过对儿歌进行分析。
  1、通过歌词。儿歌一般都有着美好的词句,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范本,表现了儿童特有的思想以及生活。例如《找朋友》就是表现了礼貌待人的高尚品质,还形象的描述了找朋友的过程,对儿童的行为有着良好的引导活动。
  2、通过旋律节奏。欢快的儿歌节奏,感染儿童的欢快的氛围,这些节奏对儿童从开始时被动的感知情绪的变化到主动的认识自身的情绪的变化,对自己的情绪能进行合理的管理以及对自我激励起着强化的作用。
  三、合理的音乐教育
  (一)我国的音乐教育发展。我国在鸦片战争时最早接触到现代音乐教育,1842年在香港成立的逊学堂首次开设音乐课,揭开了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序幕。此后,我国音乐家教育进入自由发展时期。1906年,中华民国成立,首任教育部长蔡元培改变了音乐课处于随意课的地位,改为了必修课。之后,学校音乐教育渐渐兴盛。
  在三四十年代,我的教育制度得到了较大的完善,音乐教育也受到重视。新中国成立后,我习苏联模式,教育制度慢慢走上正轨,音乐教育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现在我国教育一步步深化教育改革,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音乐教育重新备受重视,学校也加强音乐教育,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作用。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二)音乐的运用,营造和谐音乐氛围。学校明确把“建设和教育适应的良好,为儿童提供活动与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作为教育原则之一。所以,教师要多营造激发儿童音乐兴趣的环境,同时利用儿童好奇、好玩的特点,把音乐教育的环节趣味化。教师还要注意给让儿童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便于识记,促进儿童记忆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郁文武.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6,(05).
  [2]朱咏北.21世纪音乐教育研究[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8,(04).
  [3]伊静静.音乐教育对儿童的情绪智力[J].才智,2010,(26).

    上一篇:试析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探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