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探析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4-06-09 01:16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探析高职教育数学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高职 高等 课程改革 探索 实

  [关键词]高职 高等 课程改革 探索 实践

  [论文摘要]我国的高等经历了三次具有意义的课程改革,“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职业能力的“增高剂”。伴随着历史的脚步,高等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2007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达到了一千一百多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毫无争议地占据了的半壁江山。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体现教育本质的重要方面。在过去二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和创新:第一次,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缩减学时并进行同类课程的适度整合,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第二次,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课程设计思想从基于学科知识的课程设计转换为基于职业能力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方法从以学科为起点的课程转换为以职业分析为起点的课程;第三次,着眼于职业竞争力培养,课程设计要基于工作过程,充分体现结合的特点,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来实施课程整体设计,突破了传统上把职业能力局限于职业适应力的认识,从而实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
  
  一、把握高职特点,探索课程建设新途径
  
  伴随着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脚步,高等数学课程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高等数学”是高职院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职业能力的“增高剂”。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它的传统领域——工程技术、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正在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渗透,形成了许多交叉学科,如计量、控制论、生物数学、数学等。数学与的结合,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关键技术——数学技术,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本质上是数学技术”的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河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数学教研室全体成员,在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认真学习教育部高教司的相关文件,深刻领会、把握高等数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几年来,对高等数学课程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尝试。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从2003年开始,针对高职学生数学基础的实际情况和学院各专业课程的需要,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了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取舍与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选择适合我院各专业需要的“高等数学”教材。在教学中探索适合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资源,为今后的教学改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教学改革进入了有计划的发展阶段。为了使我们的教学更加适合高职教育的特点,以我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高数教师为主组成的教材编写组,完成了高职高专基础课“十一五”规划教材“高等数学”的编写。该教材已于2006年8月由出版社出版,教材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基础程度和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人才培养要求,在内容深度上,本着“必需、够用”的基本原则,选择了各专业课程需要的基本内容。在内容构架体系设计上,尽量避免复蹈以往同类教材中“系统性和严密性”的套路,坚持以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出发点,立足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把教学的侧重点定位在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方面,使我院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迈出了一大步。
  
  二、实施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设想
  
  目前,我国正处于第三次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特别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模式,正在成为引领和推动本次整体性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流模式。新形势下,我们又有了新的改革思路,供同行们商榷。
  (一)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教材建设
  高等数学课程具有典型的抽象性和严密性,然而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基础相对薄弱的高职学生,一方面,抽象化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障碍;另一方面,过度严密并非他们知识结构的必需。我们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数学课程的主脉络,掌握数学技术的操作方法,引导他们运用数学思维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适度的数学中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我们对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革优化设想:依据当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专业需要,打破原来的学科体系,制定新的教学大纲。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尽可能地降低抽象性,突出操作性和实用性,以及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在实际、相关专业中的应用;同时融入数学建模思想和数学软件的使用方法,意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改革传统的组织顺序,强化生动的数学思维方式,使数学课成为培养数学思想素质、训练数学应用技术的平台,为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奠定必要的基础。修订、改进原来的教材,使其更加适合高职教育的特点,满足新形势下高职教育的要求。

上一篇:试论中学数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