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问题解决 教学模式 理论 案例
【论文摘 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为了更好地把握问题解决教学的思想,使之为我们的改革服务,应明确问题解决的概念,问题解决教学的发展,问题解决教学的操作程序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会遇到问题,并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因此,每个人都是问题的解决者。在学科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们进行该课题的实践研究就是要改变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不会提出问题,仅仅围绕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所谓的“探究性”学习的现状,重点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通过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进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此,本人根据已有的研究,将对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教学的历史发展、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等基本内容作一深入探讨。
一 问题解决及教学模式的内涵界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全世界都出现了一个比较显著的趋势,即将问题探究引入到教学设计之中。问题解决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重视,成为国际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问题解决要求教师为学生创造具体的教学,启发和激发学生独立提出探索性及求证性问题,形成多向思维的意识,寻找在不同条件下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探索可能出现的多种答案。因此,问题解决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问题解决是科学家探索未知领域思维过程的重要环节。著名科学家波普说:“科学始于问题”。问题解决正是这一科学思维过程对教育方法和教学思想的影响,教育界主动引进这一科学思维过程是当今教育界思想发展的重大突破,启发教育界从科学技术发展的思维过程中,汲取培养和发展儿童的思维、智慧和的精华。科学的前沿发展就是人类智慧的前沿发展。引进科学思想发展的精华,是培养当代创造型人才的曙光!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指依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在问题情境的引导下,学生搜集素材、资料,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引发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通过应用又产生新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升华。因此,“问题解决”教学是一种高效和发展性的教学,究其原因,第一,思维活动产生于问题;第二,解决问题的教学能使学习者的思维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第三,解决问题的学习能使学习者在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作出联系,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第四,学生不仅掌握了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亲身探究和实践,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像科学家一样工作”地学习,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 问题解决教学的历史发展
最早研究问题解决教学的是美国学家桑代克。他以猫为对象,通过猫走迷宫的方式研究问题解决,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试误说”,认为人与动物一样,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来解决问题的。以人为对象研究问题解决过程是从杜威开始的,杜威根据自己的实践和分析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五阶段论:感觉问题的存在、确定问题的性质、提出各种可能的解决办法、考虑各种办法的可能结果、选择一种解答的方法;波利亚(G.POlya)则将其分为四个步骤:理解问题、拟订计划、实行计划、回顾解答。瓦拉斯(G.Wallas)提出问题解决的四阶段:准备、沉思、灵感、验证。布朗斯福特和斯特恩(Bransford&Stein)开发了五步问题解决模式:问题识别、问题表征、策略选择、策略应用、结果评价。上述这些问题解决模式的实质是个体(或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采用的全部可能步骤、阶段或过程,是依据个体(或学生)解决问题时的心理认知程序进行划分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就是依据上述问题解决模式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如杜威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疑难的情境—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推理—验证;当代美国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选择问题—明确问题—寻找线索—解决问题;巴班斯基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组织集体讨论—证实结论—提出问题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