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现代观 发展性评价 课堂表现评价模式 评价机制建立
论文摘 要:教师树立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和教学观,才能真正实现发展性评价。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对教师课堂表现的评价,要把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过程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建立。《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建立起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提出“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因此,学校内部评价制度的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而评价的主体则必须呈现包括教师和学生在内的多元主体形式。但由于教师作为单一评价主体悠久、影响深远,在新课程实验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教师在学校评价工作中,尤其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评价仍然发挥主导作用。
一、基于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发展性评价
“评价”原意为评论货物的价值,是一个价值判断的活动。因此评价受评价主体价值取向的引导,这就是价值观对评价具有的指向性。在以追求升学为目的的价值观下,高中课程的实施与评价,完全不同于以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目的的课程实施与评价。在新课程实验中,要真正实现发展性评价,唯有改变教师的传统教育价值观。教师教育价值观的转变主要是树立现代人才观、质量观、学生观和教学观。
在人才观上,我们认为具有一定科学知识和所希望的品德,能够担负某种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人皆为人才。 大学排名
在质量观上,我们强调质量是今天的、更是明天的。牺牲学生的求知欲来单纯地追求今天的分数是一种教育价值的缺失。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促进知识、能力、品质、完善人格的和谐发展。
在学生观上,我们强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关切每一位学生的需要,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赏识每一位学生的进步。
在教学观上,我们承认每一个学生发展的自主性、独特性和差异性,强调“以学论教、以教促学、学教结合、互教互学”。教学过程是指导和激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相互交流获取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过程。
基于现代教育价值观的学生发展性评价既要关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也不可忽视情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的评价;既要评价问题结论的正确与否,也要评价学生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过程的合理性;既要评价学生遵循规律严谨笃学的一面,也要评价学生展示个性乐于交流的一面。
二、建立具有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的学生评价机制
新课程要培养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实际上就给高中学生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学生评价改革必须紧紧围绕着这一核心目标,在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
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强调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高中新课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淡化分数与评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所以,高中新课程评价在学生发展方面的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一般性发展目标和个性化发展目标。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2.重视课程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和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采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
3.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试只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唯一手段,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三、建立“以学论教”的教师课堂表现评价模式
新课程实验必须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这一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成长、教育过程和效果。教师评价的信息源:(1)学生全面发展的状态;(2)教师教学表现;(3)教师学历提升和专业培训情况。
对教师课堂表现的客观评价,不仅关注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也要把关注点转向学生在课堂上的行为表现、情绪体验、过程参与、知识获得以及交流合作等诸多方面,真正体现“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
当前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呈现出下列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