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对于三级课程优化组合的探索(2)

2014-08-14 01:40
导读:二、课程优化组合的途径与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包括国家——国家、国家——地方、国家——校本、地

  
  二、课程优化组合的途径与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优化组合,包括国家——国家、国家——地方、国家——校本、地方——校本、地方——地方、校本——校本、国家——地方——校本几种组合形式,具体可采用以下途径和方式。
  1.植入式。
  为了鼓励教师开发课程,在编制课程时,预留了供教师创造的空间。所以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基本框架中,把特色课程植入预留空间,形成结构严谨、内容丰满的完整课程体系。这种植入的方式省时省力,能迅速使课程结构趋于完整。其不足在于没能更好地强化三级课程的适应性和进行结构性调整。
  2.延伸式。
  教师不另增设课程门类,也不对三级课程进行大的调整,而是在实施三级课程的过程中,对学生感兴趣和自己有所研究的某些内容进行延伸。这种延伸的方式简便易行,易为广大教师所接受,但它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不易于发挥课程的整体功能和最大限度地提高课程的适应性,也可能表现于学历层次的知识上的延伸。
  3.拉链式。
  在现实中,学生往往更多地关注课程之间的联系。拉链式整合课程,就是在课程的边缘处及与其他课程的交叉处设立新的融合课程,以满足学生认识世界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需要。比如,在与语文课程之间开设“政论文欣赏”等小课程。这样做,既有利于打破学科界限,满足综合学习的需要,又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其思路。需注意的是,这种方式对教师的要求较高,弄得不好,容易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4.选择式。
  教师根据学生课程学习的实际,在不影响实现基本目标的前提下,适当删除某些课程中的某些内容,增添一些有特色且为学生需要的内容,以增强三级课程的适应性。但必须指出的是,选择是有度的,要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和最大限度地实现课程目标为前提,尤其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灵活性大,易于进行,但难在不容易把握好度。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5.重组式。
  这是指教师在实施课程时,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打破三级课程结构乃至课程门类等,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重新整合各种课程,建构新的课程形态和体系。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展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也有利于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但是,进行课程重组,对教师自身素质以及相应的课程实施——资源、资金和政策支持等的要求更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这种方式难以实施;勉强为之,容易造成混乱、甚至失败。
  
  三、三级课程优化组合的实践反思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课程意识。
  新课程改革有一段时间了,所强调的新理念在个别教师身上还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例如,虽然口头上讲用教材教,却仍然实施教教材,这明显反映出没有弄明白教材与课程、课程与课程资源的关系,必然不能全面理解课程涵义,更不能成为课程的建设者,促进三级课程的优化组合。因此,仍需下大力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科研理论水平,提高教师认知境界,强化教师课程意识,否则就不会真正实现三级课程的优化组合。
  2.健全评价机制,充分肯定创造性劳动。
  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以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是创新能力的竞争。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人生命活力和奉献精神的体现。保护和激励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是促进教育创新的有力措施,是使教师永葆活力、积极上进的有效方法。创造性劳动被认可是对劳动者的最高奖赏,是对劳动者的极大尊重。因而,要不断健全、完善评价机制,向创造性劳动倾斜,对创造性劳动给予充分肯定,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研究与实践,促进三级课程的实施实现最优化。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3.科学校本课程,实现校本课程的价值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有严格的方案,要经过反复、科学论证、细致推敲、系统整理才能成为课程,而不能是鱼目混珠,随便搞个东西就叫课程。另一方面,校本课程也要有三维目标,并在实施中实现目标。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教育是有目的的,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更能体现培养“什么样的人”方向。只有科学管理校本课程,使其与国家、地方课程相融合,才能实现校本课程的价值意义,才能使得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实现优化组合。
  三级课程优化组合,是新课程、新时代条件下的新课题,是对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新挑战。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与建设者,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认真研究各级课程体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围绕三维目标求突破,抓住学生发展不放松,提高学生学习和发展能力,就一定能收到良好效果。

上一篇:浅谈改革传统课堂教学向现代教学模式转变初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