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初级中学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2)
2014-11-12 01:36
导读:3.2.4 招生和人才输送 在招生方面,充分利用浦东新区体教结合学校的相关政策,有选择性的面向全区选择优秀体育人才入校学习,拓宽体育后备人才选拔
3.2.4 招生和人才输送
在招生方面,充分利用浦东新区体教结合学校的相关政策,有选择性的面向全区选择优秀体育人才入校学习,拓宽体育后备人才选拔的渠道与范围。同时在学生入校后,教师通过日常的体育课堂选拔体育人才。作为一项动态的长期性工作,通过不断选拔使运动队的队伍形成有效的梯队建设。人才输送方面,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学校通过高中生特招形式,共输送了27名体育后备人才到各级重点高中学习。
3.2.5 学校政策
作为上海市贯彻《体育工作条例》的先进学校,校领导历来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为强化运动队的建设工作,学校把学生的获奖情况纳入班级、班主任考核内容中。大力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级
培训与学习。在教学改革上,试行3+2的课程模式(即一周三节体育课、一节活动课、一节拓展型课程),为更好地开展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2.6 运动队成绩
经过全体教师和运动队队员的努力,学校各运动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校田径队获得上海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三名,男子团体第一名的成绩、区中学生田径运动会三连冠、浦东新区田径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区篮球比赛初中组第二名、区足球赛初中组第一名、区中小学生乒乓球团体比赛初中女子组第一名、区健身操比赛初中组一等奖、区学生武术操比赛一等奖、上海市中小学生围棋锦标赛初中男子组团体第一名。
3.3 现阶段体教结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上海南汇第二中学在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招生困难。很多家长和课教师反对学生参加运动队的训练,认为运动队的训练影响文化成绩,影响升学
。优秀的体育后备苗子难找,选材条件突出的学生人数在逐年下降。其次,学生的文化学习和
运动训练的矛盾依然存在。体教结合的训练始终要以保障学生文化学习为原则。学生参加业余训练的时间过于紧张,尤其是
班学生,只能利用三节体育课的有限时间来进行训练。再次,运动员升学问题。上进行特招的学校资源太少,学生选择性较小。招生的方式过于单一,以学生的竞赛成绩作为选拔的依据,使很多学校对学生的训练缺乏可持续性,拔苗助长,过分强调成绩。最后,体育教师训练水平有待提高。体育教师缺乏竞技体育运动系统训练方法和手段,导致未能全面提高运动员健康水平和发展身体素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沟通交流
主管部门、体育教师要加大对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模式的宣传,扩大影响力。要积极与学生、家长和文化课教师进行沟通,尤其是提高文化课教师的思想认识,给予学校运动队建设更多的支持与帮助,全校齐心协力做好学生以及家长的思想工作,使更多的优秀学生参与其中。
4.2 进一步加强学校的
体育教学工作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是开展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基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创建良好体育氛围和体育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4.3 合理规划训练时间
学校领导、教学主管部门要对运动训练合理规划训练时间进行协调,对训练工作要给予最大的支持,同时对训练要提供后勤保障。
4.4 努力解决
的升学问题
主管部门要出台相关鼓励政策,要降低优秀体育特长生进入各级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和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入学、转学条件,确保每年招收体育特长生在当年学校招生计划中占有的比例,对于特殊体育人才经测试可采取免试或适当降低文化课考试成绩录取入学。学校积极拓展渠道,切实帮助学生解决毕业生的升学问题,消除学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低年级的学生和家长树立信心。
4.5 加强体育师资的培训
“体教结合”工作的开展要有一支业务精、能力强、作风实的骨干教师队伍。从理念、师德修养、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方面给予他们提供进修的时机,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训练和科研能力,为发现、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创造良好条件。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冉强辉,郭修金.上海市“体教结合”运行现状与对策的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
[2]马宣建.我国体教结合政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2).
[3]胡鹤雄.从上海市闸北区的实践看体教结合工作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J].上海体育科研,2003,24(6).
[4]上海市“体教结合”1O年发展历程.体育科研,2008,29(3).
[5]陈建华,王浩,李锂.人文体育观视野下“体教结合”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2OO8年规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