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初级中学 体教结合 体育后备人才 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文章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运用专家访谈、参考文献资料等方法,以上海南汇第二中学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初级中学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在实践中形成的特点与经验,剖析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推进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1 研究目的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2年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意见》中指出:开拓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的新途径,为优秀运动员升学、深造创造条件,提高运动队伍的科学素养。在这样的条件下,作为促进青少年训练、为培养和造就优秀体育后备人才、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强化素质的一项新的重要举措, “体教结合”模式运用而生。对初级中学而言,体教结合将促进学校体育的深入开展,丰富学校体育的内容,使学校形成更为广泛的体育氛围,对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上海南汇第二中学
2.2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
3 结果和分析
3.1 目前上海市体教结合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3.1.1 “纵向连贯式”模式
以运动项目为单位,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的“纵向连贯式”学习和训练体系。如排球和击剑两个项目已经率先在上海形成这一模式,实现纵向的体育后备人才输送与培养。
3.1.2 校体联合模式
根据不同的主管主体,有三种不同形式。(1)以教育部门为主体。那些有较好群众基础综合性的大项,偏重体能对于技术、技巧要求并不很高,在场地、器械方面没有特殊要求的运动项目,由现有中小学校培养其后备人才。(2)以体育部门管理为主体。把少体校部分项目放到普通中学,学生的训练和学习都在普通中学,学校负责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少体校教练负责学生的训练和比赛。(3)普通中学和少体校合作。运动员学籍纳入学校管理,既可单独编班上课,又可插班上课。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1.3 训练中心模式
某些运动项目对场地设施要求较高,普通学校无法满足训练需要,只能依托现有市、区体育局的训练中心,走训练中心与学校联办的模式。首先学生必须达到普通教育合格的水平,才能继续进行专业训练。如上海“东方绿舟”训练中心。
3.1.4 化模式
它是完全化运作的模式,其主体是俱乐部和学校,双方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如上海丛学娣篮球俱乐部、上海曹燕华乒乓球俱乐部等已经跟普通中学结合,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发展。
3.2 上海南汇第二中学体教结合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现状
上海南汇第二中学是上海市贯彻《体育工作条例》先进集体,浦东新区体教结合先进学校。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校体育工作,校园里体育活动氛围非常浓厚。近年来上海南汇第二中学在体教结合人才培养上积极探索,形成了符合学校工作实际和特点的模式。目前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模式:(1)在自行车项目上采取学校和少体校合作培养模式。运动员拥有双学籍,少体校负责运动员的训练和学习,南汇二中负责人才的选拔和输送。(2)学校依托自身优势自主培养体育后备人才。
通过长年来的探索、实践,自主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已形成了自身特点和优势,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基本情况如下:
3.2.1 师资力量
学校拥有体育专职教师11名,其中高级教师2名。教师专业跨度大:武术4名,篮球2名,体操1名,田径1名,足球1名、体操和体育各1名。学校教研组注重对体育教师个人理念的培养,树立奉献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定期开展内部学术和基本功交流,探讨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和运动队的建设,组内学习氛围浓厚,编写了多本校本课程。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