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与开发研究(2)
2014-11-12 01:38
导读:学校的场地器材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如何利用一切资源,通过多渠道增加场地器材显得尤为重要. 3.2.1 场地器材开发的规律和原则
学校的场地器材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校体育工作的需要,因此如何利用一切资源,通过多渠道增加场地器材显得尤为重要.
3.2.1 场地器材开发的规律和原则
学校场地器材的开发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原则,以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3.2.1.1 场地器材配备的规范化原则
部组织专家学者在调研与试验的基础上,制定各类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目录依据城市,,在校生数量等不同要素,对不同类型的学校提出了相应的体育场地。器材的必需配备要求,以保证学生进行基本体育活动的需求.同时依据地域不同以及办学特色不同的差异,提出了两类选配类器材设施配备要求,一类选配是根据学校进行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的需要确定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另一类主要根据学校体育改革中不断拓展的教学,课外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各学校的传统,特色确定的.这一举措的实施为体育场地器材的规范化配备奠定了政策基础.
3.2.1.2 体育场馆的多功能,场地,空间优化组合原则
体育基础设施与运动场馆的建设与开发应趋于多功能和优化组合,既与规范的体育场馆接轨,又考虑体育教学的实用功能.做到场馆的多功能,场地,空间的优化组合,更好的为学校体育工作服务.
3.2.1.3 因地制宜原则
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可以根据学校的特色,因地制宜.例如可以根据学校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开发体育场地,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设开发体育器材,切忌跟大流,人云亦云.一味的比照其他学校.
3.2.1.4 安全性原则
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开发应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无小事.各场地的开发都应按照其标准手册进行,如《田径场地设施标准手册》等.体育器材的设计于安装都应考虑安全因素.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2.2 体育场地器材开发的措施与途径
学校应该广开门路,大力开发学校场地器材.首先,利用上级主管部门对教育的投入,加大体育场馆的建设和器材的购买,以解决场地器材的紧缺问题.第二,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制体育器材.第三,通过举办赛事等争取赞助,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引进资金.第四,利用废旧器材,开发新教材.增强器材的利用率.
4 结论与建议
与许多高中学校一样场地器材的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观念陈旧,思想上不够重视,科学管理水平不高等.在场地器材的开发上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握原则与规律.有关部门应不断采取有力措施,对场地器材进行开发,以解决场地器材不足的问题,使其更好的为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马开军.论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管理[J].安徽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2] 王港,周彩华.学校体育场地器材改革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校体育,2006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