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关键词:中学化学 化学教学 科技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论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科技伦理道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引导学生去关注科技工作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科技伦理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科技创新活动时对于、自然关系的思想与行为准则,它规定了科技工作者及其共同体所应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1]。
本文作者结合教学,试论述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在二十一世纪,科技伦理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2]。这就要求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高度重视科技伦理道德建设。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一些伦理问题,如克隆技术、基因技术、生态等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成为当代科技伦理的研究热点。现代科学教育存在着重视科学知识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的倾向,致使一部分学生人文精神失落、价值观念淡薄、道德水准下降。而且随着的大众化,大部分中学生会进入高校继续深造,走向科研岗位,所以在其中学学习期间开展科技伦理道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当前中学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化学知识、化学实验基本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化学在技术研究和社会应用方面的道德规范问题。我们认为在中学化学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中均可结合授课内容加强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引导学生们去关注科技工作中的道德伦理问题,强调化学科学的育人功能,能够纠正化学教学中的唯科学化,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
二、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可行性
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史实、教学内容、社会热点积极开展科技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科技道德观念,发展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学生人格。
(一)以史明鉴:通过化学史教育开展科技伦理道德教育
史鉴使人明智。化学史是对化学科学的形成,产生和发展过程的描述,揭示了化学科学的演变规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可以供给对学生进行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素材。
1.通过化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在科学追求真理性,因而在科学活动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鼓励理性的质疑,不断挑战已有的知识体系,发现其中与客观实践的不一致以及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不断推动科学的发展。因为具有强烈的创造愿望和敢于怀疑的创新精神,波义耳促成化学从和炼金术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泽佛尔借助飞秒技术对单分子反应作了大量研究,所得理论与RRKM理论的基本假设相矛盾,从而对统计理论的适用范围提出了挑战,创立飞秒化学,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阿伦尼乌斯在提出电解质溶液电离理论时受到了知名教授的质疑,但是他坚持真理,用大量的实验事实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性。也有一些历史上有名的化学家没有注意到已观察到的某些异常现象而与化学发现失之交臂,遗恨终生。化学家李比希、维勒没有审视实验中的异常,与溴、钒元素的发现,失之交臂,遗恨终生。化学家不畏权威、敢于怀疑,勇于追求真理、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可以培养学生事实求是的品质,科学的怀疑精神,可以丰富学生的科学情感。
科学的探索过程充满了困难。为了研制氟单质,英国化学家戴维、乔治、托马斯严重中毒,鲁耶特和尼克雪不幸殉难。但是,法国化学家莫瓦桑不怕牺牲,坚持不懈,终于获得成功。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和镭,开创放射化学新领域的著名化学家居里夫人因为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造成了恶性贫血即白血病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化学先驱们追求科学的顽强毅力、献身科学的无私奉献精神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