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让情感教育给力课程学习
在目前高考背景下,让情感教育给力课程学习,情感教育才有载体,才有生命力。朱晓曼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指出,人的认识并不一定导致行为。从认识到行为发生,其中是以情感为核心的意向系统。情感在其中作为评价的震荡机制使人选择某种行为并使它现实化。人的情感体验以满意不满意的感受状态把人本身的自我感觉、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尊心、自信心、自制力携带构成一个主体对自己活动关系(物我关系、人我关系等)的内部监控系统。对活动关系满意,人将注意指向某类信息,择取某类信息,而忽略、回避与主体情感需要相悖的信息;或者对这些相悖的信息作出与主体情感需要相一致的理解,这时,注意会保持得长久,程度也强烈。结果,使人对这些信息的加工、消化与人的自信心、自制力形成良性的正循环。相反,对活动关系不满意,主体处于消极的情感状态,被凄楚、焦虑、烦恼所困扰,这时,感知取向、理解向度都带有否定性情感色彩,导致主体缺乏自信,自我评价低,对与失败有关的信息反应阈限降低,不仅对外在事物的评价倾向于否定,而且容易对关于自己的任何信息都作出否定性的理解。教师不应把情感教育和课程学习或高考对立起来,应认识到情感关怀能更有利于课程学习。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他必须对该课程产生积极的情感评价。笔者在学生毕业十八年后的一次聚会上,学生们发自内心的感叹,老师对学生一生的影响颇大。一位学生说,他之所以这门功课学得好,是因为他在政治课上总能找到自信的感觉。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应尽量使学生体验到满意的感受,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这有利于学生持久地、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也有利于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提高课堂效率。使情感关怀更有利于课程学习。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3.让学生充分行使话语权
为了与学生充分进行情感交流,必须设计一些平台,让学生充分行使话语权。在教学设计中根据学生自身实际量身定制学习任务。可以与学生商量着学,告知学生整个教学任务、教学时间,让学生参与安排,充分表达想法,在教学的准备中,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和学生一道挖掘教学资源。笔者在准备“认识和利用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资源时,想利用一首歌来渲染气氛,学生争先恐后的提出用《阳光总在风雨后》这首歌较贴切。在学习“中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相关内容时,学生收集的资料出乎笔者意料的丰富。学生充分行使话语权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感、主体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布置作业时也可以与学生商量,如果当天整体作业多就少布置一点,但一定要认真完成,遇到困难或特殊情况可以跟老师商量事后补上,但杜绝抄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过重的任务强加给学生,使学生产生不堪重负的感觉,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抵制学习,又何谈学习效率,而且还会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在教学评价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让学生描绘教师教育活动对自身情感方面的积极影响。通过学生的描绘,对教师的情感教育活动进行定性评价。
此外,设计多种形式的师生交流平台。情感是从内部世界反观自身,理解主体与客体之间各种现实或可能意义关系,审度其中利弊,然后把各种能量有效地聚合起来、组织起来,在感情的基础上产生意志能力,直接控制主体活动的发动与停止,调节活动能量的强弱与速度,决定持续时间长与短,尤其是刺激主体克服各种困难去争取活动目的的实现。因此,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有利于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去争取成功。为此,教师应尽可能创设各种平台进行情感教育。笔者采用以下办法取得了一定成效: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