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调控学生情绪的策略(2)
2014-12-27 01:06
导读:(4)思考难题,竟猜迷语——欲罢不能。在教学中,不是每节课都会那么有趣,多数还是很枯燥的。但只要认真挖掘,想点办法,总会搞一些名堂来调动学生
(4)思考难题,竟猜迷语——欲罢不能。在教学中,不是每节课都会那么有趣,多数还是很枯燥的。但只要认真挖掘,想点办法,总会搞一些名堂来调动学生的兴奋神经末稍的。简单的比如在提问上下点功夫、或创造悬念、或不确定性、或思考些难题、或出些迷语猜猜等等。尤其是在快要下课前十分钟左右。学生最容易情绪低落,表现为神情倦怠、萎靡等,这时若来点新的刺激,精神定能为之一振。因此,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中,常常适时地根据地名、动植物、自然现象、等编些相应的迷语让学生猜猜,以调节学生的情绪。如自然地理类:“两头冷,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地球)。地名类:“秦朝的耕地”(古田);“一路平安”(旅顺):“光谱”(以色列);“左右都是”(中非)。动植物类:“不识字,偏排字,秋天去,春天来”(大雁);“一棵树,扁枝桠,先结果,后开花”(仙人掌)。地理射复迷:“古( )( )田”要求中间填我国的一作家名字(巴金),等等。如此之类在每节课将要下课前出迷,迷底下节课揭晓,颇有点“欲知后事如何,且昕下回分解”的味道,这样使学生带着问题下课,怀着期望上课,从而激起学生的正性学习情绪。
2、调节焦虑的策略
焦虑是一种负性情绪,是没有明确对象的恐惧或担忧。这种状态主要伴以紧张和恐怖情绪,并有明显的生理表现(如失眠、出汗),还会出现一些行为表现(如逃避、自责、自卑等)。焦虑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它对学习起促进作用还是起抑制作用,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包括学习者原有焦虑水平的差异、学习难易的程度以及学习者本身的能力水平。但就多数情况而言,焦虑毕竟起抑制作用的成份还是多些,只有中等水平的焦虑才有可能起点促进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出现焦虑情绪时,最好把它控制在中等程度才有利于学习。笔者在近几年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常采用下列三种方法来降低学生的焦虑。
大学排名 (1)制定适当目标——降低期望值。首先明确学习目标,同时使教学目标适应学生的能力;把复杂的、困难的课题分成小的单元,而且从易到难逐步进行;给予鼓励,使学生具有自信心:在教学上对高焦虑型的学生用归纳——发现法教学比较有效;对低焦虑型的学生采用演绎——说明法教学较为有利。例如针对我校近年招收的学生基础较差,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对自然地理的理解感到困难,学生对三年后参加
高考缺乏信心,学习上产生焦虑的情绪。因此,先给学生确定适当的目标:先过地理会考这一关。再步步为营,必要时补缺补漏,从初中地理补起。尔后迫近高考目标。经过这样的调节,学生的焦虑情绪才稍有好转。
(2)正确看待评价——平衡焦虑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免不了要对学生进行评价,这些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学业成就以及行为品德等方面的表现,及优缺点进行判断和决策,并且制定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的过程。而学生正是从教师的言词、眼神等的评价中,得出自己在老师心中的份量,以及在班级中的位置,从而形成相应的学习心态。而这种由评价而形成的心理压力是造成学生上课焦虑的基本因素之一。另外,有些情况下焦虑是因为同学之间的不恰当比较而产生的。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常针对学生不同的焦虑原因调节评价机制,比如组织变换难易问题的提问、
等,用以平衡评价过程中学生成功和失败的情感体验。成功者给予肯定性评价固然应该,而失败者予以“屡败屡战”式褒扬性评价未偿不可,从而使之形成双赢格局,稀释焦虑情绪。
(3)
放松紧张情绪一闭目静思法。学生课堂中的焦虑情绪有时是学生在每天七、八节课、外加早读、晚自修,更兼八、九科课程,课内外作业,全天候狂轰烂炸下,而形成的快节奏、高强度的紧张学习状态造成的。因而该放松点紧张学习气氛,以退为进也是权宜之计。因此,在教学中遇到多生精神萎靡不振时,就向学生推荐两分钟闭目静思法。该法是使学生在两分钟铃响后进入最佳预备状态。推荐时要说明此法在国内外已多被许多智者所接受,否则一些学生对此会一笑置之,弃之不纳。两分钟闭目静思法的诱导语:请坐好。腰部自然挺直,两腿自然靠拢:请闭目,双眼自然地轻微闭合;请静思,不想别的,想想晴朗的蓝天,想想绿色的湖水,再想想自己的理想,默念两遍“我能行,我一定行”,或“知识就是力量,我必须学好知识”,或“有志者事竟成”等。这样引导学生多次之后,好多学生能悟出其中道理,就会主动地调整两分钟铃响后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放松紧张情绪,进入最佳的情绪预备状态。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参考文献:
[1]郭德俊,心,中央广播出版社。2002,10
[2]倪淑聪,在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尝试,福建中学教学,19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