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关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2)
2015-01-08 02:15
导读:在美国,一个男孩看到喜欢的女孩会大胆坦诚地盯着对方看,认为这是表达情感的正当方式,而女孩也不会认为男孩子无礼或是不。相反,在中国,如果一个男孩
在美国,一个男孩看到喜欢的女孩会大胆坦诚地盯着对方看,认为这是表达情感的正当方式,而女孩也不会认为男孩子无礼或是不。相反,在中国,如果一个男孩子盯着一个女孩子看,会被认为是非常没有礼貌的或是居心不良。阿拉伯非常注重目光的接触,他们喜欢面对面的交谈,不习惯肩并肩的谈话方式,因为那样目光接触会受到限制。
中西方在人际交往的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别,如中国人热情好客,在人际交往中饱含热情,问寒问暖,似乎没有什么可保留的,对于了解有关年龄、职业、收入、婚姻状况、子女等问题,觉得都理所当然。而在西方国家中,特别重视对方的隐私权。个人稳私主要包括:个人状况(年龄、工作、收入、婚姻、子女等)、观念(支持或反对何种党派)、宗教信仰(信仰什么宗教)、个人行为动向(去何种地方,与谁交往、)等。凡是涉及到个人隐私的都不能直接过问。中国人的空间距离相对较近,而中国人又会觉得西方人过于冷淡、傲慢,过分疏远。
中国人与国家表达问候的方式有明显差异。中国人见而打招呼时经常说:“吃了吗?上哪儿去?”其实这在
英语文化中并不是问候,而是真正的问题。英美人问候多用“Good morning!”、“Hi”、“Hello”等,与此同时,人们常用谈论天气的办法来寒暄。高职学生在和外国
留学生或外籍教师的交流中,如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将直接影响交际质量,构成跨文化交际失误,引起误会、不快,甚至是冲突。因此,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4 方法与实践
引导学生观看原版影视作品。欣赏这些影视作品,关键就是要将自己置身于外国人的、思维、习俗、文化和生活中,慢慢浸泡。一部好的外文影视作品能涵盖语言学习中的语音、语调、节奏、用词、思维、感情、等几大要素。通过观看这些影视作品,能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外语国家的生活方式、社会文化习俗和礼仪、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包括观)等,从而培养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播放和片,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外语国家的社会文化等各方面情况:各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他们最重要,在节日如何庆祝等等。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阅读经典的外语作品。目前文学作品的阅读也是一种学习外国文化知识的重要方法。一个的文学作品是该民族文化的精华部分,是的积累,是无尽的语言源泉。我们能够在文学作品中学到各种各样而又自然地道的语言和简洁洗莲、生动逼真的表达方式,还可以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情况和问题,从而增加知识,扩大视野,自觉地了解外国文化,对比中外文化的异同,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接受能力。
开展外语角活动。学生通过与外教和外籍留学生的面对面交流,更好的了解外国人的交际特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等等。
5 结语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沟通。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在外语教学中,就必须注意文化差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误会甚至冲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多样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真实科学的教学资源,从词汇,语法以及听说读写译等各个方面着手,将文化知识以及语用融人到外语教学中去,唤起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总而言之,语言学习中始终伴随着文化因素,即使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交际能力也可能因文化因素而受到制约。高职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应以学习和积累文化知识为起点,以培养和提高交际能力为途径,以真正的文化理解为最终目的,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世界,适应全球化对跨文化交际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 贾玉新.跨语言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7.
[3] 胡曙中.英汉修辞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 胡文仲.英美文化词典[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5] 廖文丽.比喻中的中差异[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3),
[6] 吴冰.中西方文化差异拾零[J].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