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关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

2015-01-08 02:15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浅谈关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高职 背景知识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

  关键词:高职 背景知识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能力

  论文摘 要:随着国际交往的目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国际交流中的地位日益彰显。在新形势下,高职教育也不能仅仅局限于传授各种专业技能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样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通过探究跨文化交际的定义和内涵,分析了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高职教学中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教学方法与实践。
  
  1 引言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离不开。语言是一种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语言具有稳固性和性。语言是人类的创造,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只有人类才会把无意义的语音按照各种方式组合起来,成为有意义的语素,再把为数众多的语素按照各种方式组合成话语,用无穷变化的形式来表示变化无穷的意义。
  关于文化,各者都阐明了各自的观点。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B.Zylor)是最早提出文化定义的学者。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习俗以及人们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一切能力和习惯。”
  文化与交际是密不可分的。交际是人类在相互交往中使用的一定的符号并赋予自己独有的含义和反射意义的动态及系统过程。关于交际,学者贾玉新把它概括为:“交际是符号活动,它是一个动态多变的编译码过程,当交际者把意义赋予言语或非言语符号时,就产生了交际。交际受制于文化、等多种因素。交际不一定以主观意识为转移:可能是无意识的和无意向的活动。”关于交际能力,不同学者就此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965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Chomsky)在《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一书中区分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前者指说话人和听话人具有的关于自己语言的知识,后者指在具体中对语言的实际使用。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D.Hymes)在1971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书中阐述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compet—ence)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1)能分辨合乎语法的语言形式;(2)能分辨实际可接受的语言形式:(3)能分辨得体的语言形式;(4)能分辨一种语言形式的常见程度。1990年出版的《美国外语教学协会关于外语能力的暂行规定》已经列入交际能力的内容,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即四种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和文化素养(能力)。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2 关于跨文化交际
  美国学者Larry等人把跨文化交际定义为“文化知觉和符号系统的不同足以改变交际事件中的人们之间的交际(Larry,l996)”,而我国学者贾玉新、关世杰等人则将其分别表述为: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的交际;从心的角度讲,信息的编、译码是由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所进行的(贾玉新,1997)和“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群体与另一种文化背景的人、群体进行的交流”(关世杰,1996)。跨文化交际作为一种行为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心理和不同社会环境之间人与人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一般是通过两种行为完成的:一个是语言行为,另一个是非语言行为。语言行为是文化交际最重要的方式,它是指跨文化交际的参与者通过语言信息实现交际的目的。而非语言交际行为主要是通过行动、空间、时间或沉默来传递文化交流的信息。每个民族都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背景和文化传统,因而也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方式。民族的思维方式,既有民族性,也有时代性、区域性和社会性;长久生活在不同区域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方式。如果交际的双方不了解或是违背了这些文化规约,常常会导致懊悔不已,大发雷霆,甚至大动干戈。
  
  3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高职高专层次教育是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部分,它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一线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除了学习专业技能,还应该顺应时代,掌握必要国际交际能力。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两种文化的人们在思想观念和礼貌方面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他们在交往中采取的礼貌策略也不尽相同。顾日国根据《礼记·曲礼》内容得出,“中国式礼貌的一大特点”是“贬己尊”,中国人用礼来约束自己的礼貌行为,不管做什么,不做什么,都要考虑自己的社会:身份和地位,以免“失礼”。同时,中国人更注重“面子”,“面子”与“礼”也有着必然的联系,因为面子反映的是社会角色,体现了等级和权势的高低。再如在对恭维语的回答方面,中国人的表现是谦虚、内敛,而西方人却大胆地接受并且致谢。在与外国友人交际中,我们要避免以自己本土的礼貌礼节来评判对方,切莫把自己已经习惯了的礼貌礼节生搬硬套到对方身上,那样只会导致失败的交际。
上一篇:浅议以教导学,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