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析提升文化软实力与高校影视课程创新人才培(2)

2015-02-12 01:19
导读:二、借助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思辨力 (一)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 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可归纳为“问题探究式”。所谓“问题探究

  
  二、借助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思辨力
  
  (一)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的设计
  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可归纳为“问题探究式”。所谓“问题探究式”,就是在传授有关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以问题为主导,让学生参与电影鉴赏与研究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就是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教学和教学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实践,从而达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问题的提出和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参考;教学形式力求灵活多样,采用小组研讨、师生互动、辩论等多种形式。
  以电影理论的教学为例,首先利用有关课件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趣味性;然后有选择地播放中外经典影片,组织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讨论和鉴赏。例如,对黑泽明导演的影片《罗生门》的观赏,主要侧重它的运动镜头的拍摄技巧以及蒙太奇的表现方法。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边观看边记录“樵夫进山”这个片段,从镜头、景别、画面内容、音响四个方面详细记录,反复地播放多次,然后讨论导演黑泽明这样的表现方式有何特点、艺术创新在哪里、艺术表现力怎样等。经过师生的互动、交流,学生不但获得电影鉴赏方面的理论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美的熏陶。教师尽量做到每放一部电影都落实一到两个知识点。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深入讨论,并引发学生自己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电影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
  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除了课堂内的实践,还应向课外延伸,通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创作剧本,关心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并为之做出贡献。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之特色
    1.人文性。影视艺术鉴赏课是美育课程之一,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我们的教学设计要突出美育,让学生学会分辨真、善、美,培养美好的情操和对人类与的人文关怀。
  2.区域性。教学要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资源,根据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创作影视作品,逐步形成以本学院中文系为主体,整合本市文化创作资源的具有区域文化特色的影视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本地文化产业发展。
  3.专业性。体现中文系学生的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中文系学生的专业特长,通过文学创作和对剧本、剧情、人物塑造、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大学生对影视艺术的认识。
  4.创新性。首先是教学形式的多样性,课堂内采用小组讨论、师生互动、辩论等形式,课堂外采用课题组、课件制作小组、文学社团等形式;其次是研究的自主性,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第三是研究方法的创新性,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实例分析法、归纳法、研讨法、探究法等;第四是教学的开放性,跨学科交叉渗透,打破学科的界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打破师生的界限,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结合,打破环境的界限;第五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
  通过多种活动课程,学生研究,拓宽学生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研究精神与研究方法,提高大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
  
  三、借助文化产业项目培养大学生文化创生力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任务迫切,而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有一个实践的平台。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的支柱产业、各地政府都在纷纷打造有本地特色的文化产业的今天,主动与当地政府合作,借助当地文化产业项目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平台,不失为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影视课程的教学理念是结合当地文化产业,培养文学创作人才和文化创意人才。以梧州学院中文系的影视课程为例,首先通过让学生了解梧州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解西江文化、龙母文化、骑楼文化、粤剧文化、宝石文化、舜帝文化等八大文化,了解骑楼城影视基地、六堡茶种植基地、国际宝石节、粤港澳龙舟赛等文化产业,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意识。其次,引导学生以课题研究和文学创作的方式从课堂走向社会,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创作过程中,由教师确定课题研究范围,学生经过实地调研进行创作构思,剧本完成后,各小组交流、互评,推选优秀剧本并进一步完善,最后教师鼓励学生发表剧作,并自编自导自演、拍摄Dv作品。
  文化产业的振兴与发展需要大批文学方面自主创新型的人才,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把文学人才的培养与地方文化产业结合起来,以影视基地为载体,引导学生创作反映时代精神的文学作品,既提高了大学生的文化创生力,同时也增强了地方院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能力。
  综上所述,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主要是解决人的创新能力问题。大学生是国家文化产业的生力军,大学生的文化创生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因此,借助影视课程提升大学生的文化鉴赏力,借助影视课创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思辨力,借助文化产业项目培养大学生文化创生力,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前提。
上一篇:试论历史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