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2)
2015-02-22 01:07
导读:四、深厚的知识底蕴 钢琴伴奏作为一种外在的综合性表演形式,是表演者内在素养的集中反映。钢琴伴奏的弹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弹文化”,出色
四、深厚的知识底蕴
钢琴伴奏作为一种外在的综合性表演形式,是表演者内在素养的集中反映。钢琴伴奏的弹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弹文化”,出色的钢琴伴奏离不开全面的艺术修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各方面的文化修养加深了,感受力才会随之丰富起来,、历史、、等文化修养常常制约着演奏者对乐曲的理解程度。一个优秀的钢琴伴奏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人文功底,了解其他艺术形式及各方面的相关知识,如文学、历史、
戏剧、、、等姊妹艺术,来提高自身理解作品、剖析作品的能力。众多音乐作品涉及的背景知识是多样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阅读大量音乐文献、音乐历史与文化,以最快的速度准确判断不同时代不同音乐家的不同音乐风格,这样才能把音乐作品准确而完美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不少中外名曲都与文学、
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渊源关系,一些标题性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间传说、小说、戏剧或诗歌等,这就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去理解这些作品。例如,钢琴家傅聪之所以能把中华的
戏曲、诗词、哲理、绘画在其钢琴演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得益于他的父亲——傅雷先生自幼对其传授古今中外文化知识,培养了其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的结果。所以,全面加强文化素养,从浩瀚的科学文化知识海洋中去吸取营养,激发灵感,是所有钢琴伴奏者终生的必修课。
五、坚实的理论基础
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教育理论,掌握必备的教育教学方法,如基本的钢琴伴奏教学手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这才能够完成“钢琴伴奏”这门与众不同的课程教学。在钢琴伴奏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还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把本课程的课程定位告诉学生。钢琴伴奏者必须热爱本职工作,对钢琴伴奏应该具备执著的追求和满腔的热情以及强烈的责任心,对待每一次伴奏任务都要一丝不苟,积极配合,要具有善于与人合作,时刻保持谦虚、随和。在与合作者进行再度音乐创作时,应将自己的情感与合作者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其在演唱(奏)中得到音乐的提示和烘托。所以说,高等音乐院校的钢琴伴奏教师必须具备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作为其钢琴伴奏教学工作的保障。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六、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
钢琴伴奏教师需要演奏以及教授的伴奏作品多种多样,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作曲家及不同体裁形式的音乐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这就需要钢琴伴奏者跳出钢琴的局限,甚至跳出钢琴伴奏的局限,像指挥家研究总谱那样去分析音乐作品,力求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对伴奏曲目有着全局性意义的整体性构思,这种整体性构思恰恰是伴奏成功与否的关键。
另外,钢琴伴奏教师还应该养成一种随时构思和教学方法的教学习惯,不断探索、发现钢琴伴奏教学中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技巧,通过教学实践提炼出相关的教学理论,然后运用相关的教学理论再指导教学实践。钢琴伴奏教师应该在钢琴伴奏教学中寻找问题、产生课题,并最终在教学中解决问题、完成课题研究。这样一个实践产生理论、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过程,一方面锻炼了钢琴伴奏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了自身的教学、科研主动性,维持了自身钢琴伴奏教学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的钢琴伴奏学习做出了表率,为其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综上所述,高超的钢琴演奏技术、高效的弹奏能力、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深厚的文化知识底蕴、坚实教育理论基础以及较强的教学科研能力是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伴奏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钢琴伴奏教师的职业素养直接关系到钢琴伴奏课程的质量和艺术品味,好的钢琴伴奏教师可以带给钢琴伴奏无限的生命力和发展动力,可以使歌唱家的歌声变得更美、演奏家的演奏变得更加动听,更可以使钢琴伴奏的后备军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