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的思考(2)

2015-02-26 01:09
导读:二、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强高校团组织的“吸引力” 面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只有进一步


  二、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强高校团组织的“吸引力”

  面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只有进一步提升团组织的吸引力,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一)工作理念的转变:从“要人为”到“我能为”
  良好的工作理念是做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能促使工作目标有一个既定明确的方向。以往我们的工作方向是“我们要让青年学生做什么”。当代青年学生是“80后”“90后”,都是家庭的宠儿,他们成长的发生了变化,价值取向多元、群体结构多样、成才需求千差万别,我们不能再以“批处理”的方式来对待他们,而应是个性化的,要向“青年学生需要我们做什么”的工作方向转变,工作目标也应转向“党政关注、学生所求、共青团所能”,改变以往共青团工作只是“锦上添花”“餐后甜点”的认识,应根据青年学生的需求“雪中送炭”,只有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同时,既要把握“在团言团”这个工作根本,也不能只“就团言团”,要摆脱团组织“单打独斗”“唱独角戏”的框框,整合资源,形成工作联动机制。
  (二)工作形式的转变:从“站着听、低头看”到“俯身听、抬头看”,从“抓两头”到“促中间”
  好的工作形式可以事半功倍,做家长的都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俯下身来跟孩子沟通会比较容易,效果较好。当然这里只是一种比喻,我们只有俯下身,向下看,“重心下移”才能真正走近青年,了解青年;同时,我们也应学会“抬头看”,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他们有自己的目标、理想,有独立的人格,有独特的见解,不应仅仅把他们作为我们的对象,也应作为平等交流的对象,我们不能只低头看他们(用注视孩子的目光),也应抬头看他们(用平等、尊重的目光),只有这样,彼此之间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沟通。
  胡锦涛总书记对共青团提出了“两个全体青年”的要求,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工作的重点。多年来,南京林业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一直很重视抓两头(优秀群体和弱势特殊群体),工作有了一定的成效,但广大的“中间”段学生群体是我们服务对象的主体,是实现“两个全体青年”的关键。因此,我们的工作不仅要“抓两头”,还要“促中间”,加强分类,使“中间”成为“中坚”。
  (三)工作载体上的转变:从“传统”走向“时尚”
  有人说共青团最擅长搞活动,的确,既有思想性又有趣味性的活动是吸引、凝聚青年的好方法。当代青年“见多识广,眼界开阔”,他们不满足“吹拉弹唱,打球照相”的常规,也不满足于“搞搞联欢,包包饺子”的老套,他们需要更多形式新颖、内涵丰富、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品牌。我们要善于“做菜”,通过打破常规的“组合”“调味”,做出更多符合青年口味的活动“菜肴”;要深入了解青年学生都在想什么、干什么、听什么、看什么、喜欢什么、追求什么、需要什么……才能了解他们的“兴奋点”,通过开展贴近学习、生活的活动来吸引和凝聚青年,使团的工作紧跟学生的需求。
  当代青年学生属于“网络一代”,他们擅长运用手机、互联网捕捉信息,学习知识,交流情感,愉悦身心。因此,我们的工作应更多地利用QQ、MSN、飞信、短信平台等新兴的通讯载体,在活动的策划中引入时尚元素,拓展工作平台,和学生不但有面对面的交流、手拉手的帮助,还要有“键碰键”的服务,从而使我们更能与学生找到“共同”。
  (四)组织体系的转变:由“单一”走向“多重”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高校教学体制改革(学分制、主辅修制、弹性学制的推行)间接削弱了班级团支部的吸引力,与之相对应的是,“重个性张扬,求个人发展”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基础上的学生群体性组织日益蓬勃发展(据,截止到2009年12月,我校已有学生群体性组织一百四十多个)。同时,随着学生住宿的公寓化发展趋势,对高校原有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我们要转变现行的班级团支部单一的组织模式为多重的团组织覆盖模式,加快团组织进公寓、进社团、进网络,不断探索公寓建团、社团建团、网络建团;大胆尝试以学生不同就业趋向建团,延伸团组织的工作臂膀,形成团员“一个身份,多个舞台”的多重覆盖机制。同时,不能仅仅让团员青年“被覆盖,被组织”,要追求团组织的有效覆盖,通过不同类型的组织网络,无缝覆盖全体青年,通过不同途径的覆盖,使我们的工作能服务全体青年,提升团组织的吸引力。
  (五)工作作风的转变,从“教育”到“服务”
  俄罗斯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的人格的作用。”从事基层共青团工作,教师的人格是对学生最无形又最有力的教育,每一位团干部的工作作风,都是共青团工作作风的代表。以往,我们高校团干总希望以老师自居,对学生以“教育”为主,而现今,我们要做的重点应该是服务,服务大局有贡献,服务青年要奉献,团的组织才能有吸引力,才能有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使命感,潜心学习,真抓实干,做到四“要”(思想要务实、措施要及时、作风要扎实、成果要真实),通过四“抓”(抓思想、抓组织、抓骨干、抓载体)达到四“有”(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检查、有成效);要坚持“与党同向,与时代同步,与改革同道,与青年同心”的原则,在学生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上,向最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方向使劲,走出“不怕青年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的误区。只有我们成为学生思想倾诉的对象,想请教的师长,想联系的朋友,我们才能走近他们,他们也才能接纳我们,从而才能提升团组织的整体吸引力。
上一篇:试论法学本科“外国刑法学”课程教学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