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分层对我国高等教育公平的影响及对策(2)
2015-02-26 01:10
导读:三、实现我国高等公平的对策 (一)实现起点公平的对策 一是建立以教育公平为导向的法规体系。通过立法程序,把国家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方针政策、
三、实现我国高等公平的对策 (一)实现起点公平的对策
一是建立以教育公平为导向的法规体系。通过立法程序,把国家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方针政策、制度措施、实现目标等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逐步建立健全一种以公平为导向的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细化高等教育公平的内容,增强高等教育公平的可操作性。二是均衡配置初、阶段的资源。贯彻教育均衡化的方针,对中小学实行公平的政策,制订科学合理的学校评估指标体系,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在资源配置上向学校倾斜,努力缩小学校差距,以帮助落后学校尽快改善教育条件。三是对弱势群体探索进行“中学后教育的早期干预”项目。美国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实施这一项目。[4]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经验,在学生儿童、少年时就培养他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理想和抱负,使家庭尽力为孩子进入大学作好学业、等方面的准备;高等学校为学生和家长全面提供有关大学专业、课程、资助、就业等等的咨询,强化目标学生的升学力。
(二)实现高等教育过程公平的对策
一是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我国教育财政投入长期在3%左右徘徊,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也没有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规定的4%的目标。[5]政府作为教育发展的首要责任者,应切实落实“教育优先”,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并建立教育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二是不断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为提出资助需求的学生建立其家庭信息系统,把有限的资助真正给予最困难的学生;加大学生资助的力度,使“奖、助、贷、勤、补、减”满足大多数贫困生的需求;进一步提高贷款额,延长贷款还款年限,畅通贷款渠道。三是采取宽松的学籍管理制度。高校学籍管理应该增强灵活性,弹性管理,给学生跨系、跨校选课的自由和转专业、转系、转校以及延期入学、中途休学打工挣钱的机会,为弱势群体提供方便和帮助。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实现高等教育结果公平的对策
一是积极提供就业帮助。政府应该积极制定促进贫困生就业和劳动权益保障的法规和优惠政策,高校学生管理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提高贫困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就业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帮助贫困学生降低,做好就业推荐。二是完善就业保障的法律制度。政府应出台和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在全营造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的就业,避免和杜绝就业歧视。三是构建高等教育终身教育体系。政府和高校可以积极探索不同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阶段、系统间的衔接和沟通,构建开放式、富有弹性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更灵活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教育的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公平,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把子女的成才、家庭的幸福、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子女的教育上。那些贫困的家庭,更是竭尽全力,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贫穷的命运、困苦的境遇。目前我国的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公平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只有正视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保障高等教育公平、公正,才有利于增进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人杰.国外教育基本文选[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156.
[2]社会学教程[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160-161.
[3]余小波.当代我国社会分层与高等教育机会探析——对某高校2000级学生的实证研究[J].现代大学教育,2002(5):44-47.
[4]傅松涛,马国义.美国中学后教育的早期干预项目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 2005(11).
[5]朴雪涛.我国高等教育公益性弱化的根源及其对策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