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近年来独立学院发展迅速,在整个高等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独立学院能否持续发展,建设一支优秀的专职专任教师队伍非常重要,本文从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招聘工作的各个环节入手分析了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专职专任教师 招聘
从1999年的民办二级学院到今天教学、等都已经基本独立的独立学院,独立学院已经有十一年的发展,在这十一年里独立学院不断摸索着前进,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全国已有三百多所独立学院。可以说独立学院是我国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当前,随着《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颁布与实施,我国独立学院的发展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一、独立学院专职专任教师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一)招聘工作计划性不强,没有做好长期规划
目前很多独立学院的招聘工作都是每年10月份左右启动,先是由各教学单位报需求计划、要求等,再由资源部汇总并制定招聘信息。每个教学单位基本上是根据当年的教学情况以及来年的教学需求来确定当年的需求专业和人数,没有制定一个长期的规划。人力资源部也没有与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做好经常性的沟通,这就导致招聘的前期工作准备不足,对于哪些学校有所需专业,哪些学校所需专业生质量高没有很好的掌握,招聘信息的发布没有侧重点。
(二)应聘人数不均衡,筛选难度大
个别专业应聘人数比较多,大多数专业应聘人数不能满足要求,筛选的选择空间不够大,不能够选择尽可能多的优秀人才。这主要是因为: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招聘渠道单一。目前独立学院出于控制招聘的考虑大多采取在本学院网站发布招聘信息,通过与一些高校就业中心联系,参加一些费用不高或者的招聘会等方式宣传本学院的招聘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宣传力度不够大,很多有志于到独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毕业生不能看到或者及时看到招聘信息。
2、独立学院的吸引力不够强。我国目前高校数量比较多,毕业生对于一些同城的独立学院也不甚了解,对于外地的独立学院更是不了解,甚至有些都没有听过。他们对于独立学院的办学体制、模式、待遇等问题还不够了解,所以来独立学院工作的兴趣不浓。
3、专业就业情况不同。、思政类专业每年毕业生比较多,就业相对困难,所应聘的人数也较多;播音主持、等专业每年毕业生较少,就业又相对容易,所以应聘人数很少。
(三)参加的应聘者少于计划人数,录用决策困难
筛选简历的过程大概是人力资源部对于收到的简历先进行初步筛选,将不符合基本条件的应聘者淘汰,然后交由各教学单位负责人进行最后筛选确定试讲人员名单。多次的招聘发现,最后来面试的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比常常不尽如人意,某些专业甚至出现过无人来参加面试的被动局面,这就给最后的录用决策带来了困难,考虑到多种因素难免会出现“矬子里拔大个”的现象,最后录用的人不是最优秀的,而是比较满意的,这很有可能致使将来录取者并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要求,给双方带了损失,同时也可能无形中浪费了招聘的机会成本,因为在没有被选择面试的应聘者中或许有比已录用的更优秀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最后来参加面试人数不尽如人意呢?
1、招聘方信息的不对称。对于招聘方的学校来讲,确定拟面试人员名单只是通过应聘者提供的,对于材料的真实性、应聘者的教学能力、对于来独立学院从事教学工作的期望、目前应聘者的就业情况都不能很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最后通知面试时才知道已就业或根本没有意愿来面试,来面试又发现根本不适合教学工作。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2、应聘方信息的不对称。对于应聘方毕业生来讲存在“广撒网”的,看到招聘信息只要是和本专业相关的就投递简历,而不是在详细了解了用人单位的情况、招聘岗位的要求等再慎重投递,这就导致一部分应聘者根本不符合招聘岗位的要求而被淘汰,一部分应聘者误以为是母体校在招聘。当通知其面试后才去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发现和自己的期望不一样而不来试讲。还有一部分应聘者存在诚信问题,当招聘方通知其面试时爽快的答应,但真正到了面试那天又不来,提前也不通知招聘方。
(四)签约率不能令人满意,给后续工作带来压力
每年的招聘工作中都会出现学校经面试合格同意录用应聘者,但是应聘者放弃学校的情况。一旦进入签约这个阶段就意味着学校已经选择了应聘者,所以导致不能顺利签订就业协议的主要原因基于应聘者。可能面临的选择不止一个,他要综合考虑单位的位置、、发展空间等而做出决定。一般学校会给一周左右的时间让应聘者考虑,这时对于招聘方的学校来讲比较被动,因为可能一次面试中不止选中一位应聘者,由于名额的限制所以只能录用一位应聘者,往往有时候的结果是排序第一的应聘者不来的同时第二位的应聘者也找到合适的工作,最终的结果是没有招到合适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