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网络文化新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视(2)

2015-04-01 01:18
导读:2.网络交往体现两种身份。由于各种网络交流平台的出现,大学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陌生人交往”与“熟人圈交往”两种形式,并由此体现出网

  2.网络交往体现两种身份。由于各种网络交流平台的出现,大学生在网络交往过程中逐渐产生了“陌生人交往”与“熟人圈交往”两种形式,并由此体现出网络交往身份的两重性。通过BBS/论坛、公告、留言板等方式进行的网络交往,交往主体之间互不相识,交往的虚拟性较强,信息的发布由于身份的隐匿而显得随意性较大,可控性较差。而通过博客、微博、电子邮件等开展的网络交往,主体之间一般是师生、朋友、同学等熟识关系。尤其是当前风靡校园的人人网、开心网等娱乐性社交网站,网友之间必须是相识的,并且双方都同意交流,才能成为交流对象,一般而言,真实性较强,但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排他性,第三方或监管方不能轻易介入。QQ、MSN等即时交流工具,则介于网络的熟人交往与陌生人交往之间,可以通过设置识别门槛的方式,区别熟人和陌生人,其交往同样具有隐匿性。网络交往的两重性,使网络思想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互动关系发生了变化,主客体之间的身份有可能发生置换,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3.网络认同折射价值需求。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往往基于共同的价值需求,具有相同价值需求的大学生网民相互之间具有较强的网络认同感。共同的价值需求可能是共同的兴趣,可能是共同的奋斗目标,也可能是共同的理想追求。具有共同价值需求的网友往往形成群体联盟,如博客群、QQ群等。以QQ群为例,其种类五花八门,其中包括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或追求而建立的,例如考研群、志愿者群、摄影群、购物群、歌迷群等,还包括因熟人交往需求而建立的班级群、校友群等,这些群的成员至少具有一个共同点,群内信息的发布一般以这个共同点为圆心,并向相关议题发散。网络群一般具有鲜明的排他特征,但群内信息可以通过不同网络群的交集成员得以快速,同时,基于平等交往需求和网络魅力而自然形成的群内意见领袖具有较强的价值引导力,意见领袖和群内成员共同构建了以“多向互动、平等自由”为主要特征的网络群体结构,形成了独特的圈文化和群文化。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三、大学生网络文化的引导及应对措施

  1.营造良好的网络思想教育氛围。良好的网络教育是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教育的基础。首先,要牢固树立阵地意识,从根本上认识到网络思想教育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经费、设备、人员上给予保障。其次,要精心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建立“学校—学院(系)—班级”的三级网络。其中,学校可以统一建立集思想性、服务性、学习性、交互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通过服务性吸引学生的关注,通过学习性吸引学生的参与,通过思想性引导学生的成长,通过交互性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系)要重点建设专业性强、服务内容丰富的个性化网站,凝聚网络人气,吸引学生参与。班级要通过建设班级博客、QQ群等方式,将“集体观念”体现在网络中,及时了解班级成员的思想动态。最后,要建设一支政治敏感性强的网络辅导员队伍,及时关注了解学生的网络思想动态,准确研判大学生的网络舆情,将主动灌输与互动交流相结合,增强网络辅导员队伍的网络魅力,使他们成为网络意见领袖。由此,这三级网络就能构成一个目标明确、结构合理的网络教育群,营造网络思想教育的良好氛围。
  2.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交互性的优势。网络最大的特点就是交互性强、覆盖面广,因此,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学校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和网络技术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活动,创建网络文化活动品牌,扩大网络文化的影响力。利用网络教育的辐射面广的优势,开设网上党校、网上团校等,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灌输式教育和引导式教育相结合,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利用网络的自我教育、多对多交互的特点,开设主题网络沙龙、主题论坛、主题博客等,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教和互教,在学生主动参与和师生平等交流的条件下提高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此外,还要注重搜集网络舆情。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大学生网民自主发布的网络信息往往折射出其内心的想法、所遇到的困难、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因此,利用网络了解舆情,并对舆情进行分析,也是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举措。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3.形成正确的网络规范。良好的网络道德是大学生思想道德风貌在网络中的延伸和体现。学校和教师要善于将传统美德和社会公德渗透到网络行为之中,在遵守道德规范和规则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网络秩序。要通过法律规范、技术规范和功能规范,让大学生了解“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例如,在学生注册BBS账号时就要明确哪些内容禁止上传,明确网上商务交易规则,确保网民的合法权益。要倡导文明上网,例如对于网络游戏,一方面,要教育学生不要沉迷于网游;另一方面,要制定游戏规则,杜绝违背基本道德的网络游戏,教育学生避免使用游戏外挂,培养其良好的游戏道德,保障网游的公平正义。要善于通过网络文化产品宣扬中华的传统美德,使大学生在上网的同时,感受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在网络行为中具备正确的道德取向,推动网络道德规范的建立。
  4.关注网络平台的现实性。网络自身具有虚拟性的特点,但值得重视的是,网络应用最终必须落实到现实需要,因此,必须正视网络的现实性。2009年12月29日,最高人院研究室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明确提出“网络不是虚拟空间,而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这一论断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网络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在构建网络教育平台时,应该同时关注网上网下两个平台,做到网络思想教育方法和传统的思想教育方法相结合。既要利用网络覆盖面广、交流身份平等、传播速度快等优势,通过绿色网游、教育网站、交互式平台、博客等形式,融入教育目的,吸引受教育者的关注,发挥大学生网民的自主性,形成一对多、多对多的交互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氛围;又要利用传统教育方法的交流深入性以及多方反馈的优势,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深做透。
上一篇:试论理想信念教育入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