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高校教学中培养创新精神的思考与实践(2)

2015-04-12 01:09
导读:首先,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中发掘素材,促进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例如在 有机化学 实验中介绍比色分析概念时,可提出无色溶液是否可以进行比色

  首先,从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中发掘素材,促进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例如在有机化学实验中介绍比色分析概念时,可提出无色溶液是否可以进行比色分析的问题。布置学生课后查资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同时,将知识拓宽拓深,也为后续课程的系统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师,拓展思维的空间。其次,有意识地改动部分实验内容,促使学生们在实验全过程中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如在用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有色溶液浓度时,可有意识地增加对比实验,用厚度比相同和厚度比不同的比色皿测定同一浓度的溶液,然后引导学生们思考为什么测出的吸光度不同,使学生对朗柏比尔定律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此同时,在对比实验中提示学生思考采用厚度比相同和不同比色皿测定法哪种方法使浓度计算更加简便的问题。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学习中不断产生获得思维成果的乐趣,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强化。第三,在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中适当增加专业背景(工程实际)相关的内容,不断强化学生探索的欲望。例如对工程专业的学生,可设立金属银回收的综合性实验。安排学生将金相分析实验中冲洗金相照片的废定影液收集起来,要求他们自主设计金属银回收综合实验的回收路线,确定相应的实验条件,并规定每个实验应提取2克银以上。教学实践表明,这一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学生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创新潜能的开发提供了载体,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成绩评定中充分体现学生创新(创意)的价值
  在新的时期如何在成绩评定中体现创新(创意)的价值是实行创新创业和素质教育尚待解决和研讨的问题之一。按照传统的做法,实验成绩评定主要考虑学生出勤率、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等三个方面。显然,仅根据以上三个方面情况尚不能准确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水平。可做如下改进:首先,在成绩评定中增加创新精神及表现方面考核内容,使其占实验教学成绩的1/4,为进行创新教学提供了支撑。与此同时,在课程开始时就将成绩评定方法向学生公开,努力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其次,细化创新精神及表现考核的具体内容,将其具体转化为辨别能力、质疑能力和钻研能力。所谓辨别能力是指学生明辨是非的程度和水平,如教师有意识地将试剂的浓度提高或降低时学生的反映及表现;质疑能力是体现学生有否冲破常规意识和传统思维模式的意识和表现,特别是在实验现象不太明显的情况下学生的态度及言行作为;而专研能力则是反映学生“刨底问根”和“执着”的精神,如由于种种原因实验未能成功时,学生是否有意识地深入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否实事求是地反映实验的全貌,是否从实验失败中系统全面地找出了根本原因并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3]第三,强化创新精神在实验成绩评定中的重要作用。采取两种措施以突出创新精神的权重。其一是假如创新精神方面得分达不到良好以上,不管其他三个方面如何优秀总成绩也不能给优秀;其二是创新精神方面得了优秀时,即使另三个方面成绩一般化其总成绩也打到良好以上。通过改进成绩评定办法,学生们大都能正确对待,积极主动地作好每个实验,认真细致地分析每个实验现象,对其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尚待深入研讨的几个问题
  一个人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经过循循善诱、不断深化的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和造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参与教育的工作者们的协调、统一配合和默契才能够完成。而其中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改革的深化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而培养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当前我们尚需对以下问题进行深入的┭刑帧*
  第一,进一步作好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系统改革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要同步,使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点、知识面、知识域”,减少重叠和交叉,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第二,进一步优选实验教学项目,按照新世纪人才培养规格和要求,精简传统实验项目,增加现代实验项目,引进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项目,切实加强创新能力和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
  第三,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积极创造条件逐渐增大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的比例,使更多的学生得到系统全面的训练。尤其是工程背景明确的项目及富有前沿性的项目,对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风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教学条件的改善和实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等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出版社,2002.
  [2]吴俊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
  [3]范杰.化学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

上一篇:关于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发展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