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视阈下大学生“三大件”的资(2)
2015-04-15 01:10
导读:3.可以增强高校思想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生硬的说教,它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应该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如情感特征、消费需
3.可以增强高校思想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并非生硬的说教,它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应该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特点,如情感特征、消费需求、兴趣所在、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三大件”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习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中,就坚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主体性原则。利用时尚、流行的新兴文化载体进行主流意识的渗透和引导,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显得更具人性化,更加生动活泼,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达到使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目的。此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尽管也强调因材施教,但更多的还是表现为大众式的灌输。“三大件”文化则具有灵活、贴心的特点,再加上网络和手机文化的隐秘性,大学生们也更容易敞开自己的心扉。而且,通过短信、博客、网络咨询等途径,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够做到一对一、细致入微,这样也就可以极大地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4.可以更好地培养具有时代特征的新人。在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三大件”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它对培养具有时代精神风貌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意义,首要的表现就在于它们涵盖文化内容的多元性和广博性,特别是网络文化,其内容之丰富,其信息和更新之迅速,是任何文化都无法比拟的,它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跨越时空的知识海洋。其次,从一定意义上讲,网络益智游戏、流行也可以开发智力和培养健康情感,所以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开发。当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更重要的是应该体现社会要求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与规范,这也是人类意识教育和精神修养教育的要求。通过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的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就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自身的个体意识,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有道德、有理想、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三、思想政治教育加强“三大件”文化载体建设的思考
1.互联网文化载体建设。互联网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深刻影响,只要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科学技术革命的潮流很好地结合起来,就能够化“被动”为“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就能不断地开创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首先,运用技术手段对大学生的上网加强控制和引导,不良网址进入校园网,还大学生一片“纯净的天空”。其次,在科学发展观下加强校园网络阵地建设,抢占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例如,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博客载体的运用,将学生的关注热点加以引导提炼并上升到教育的层面。再次,打造一支高效的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学会在信息高速公路上与学生们打交道,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袒露心怀、倾诉苦乐、宣泄情感的一个重要场所。最后,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律,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时效性,实现由灌输式教育向启发引导式教育的转变。
2.手机短信文化载体建设。随着手机短信业务的蓬勃兴起,高校短信平台已经成为继传统课堂、高校网络以后的“第三课堂”。短信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政治立场、乃至高校稳定都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加强短信文化载体建设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议题。为此我们要首先抓思想,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对大学生手机用户进行积极的教育和引导。其次,要抓载体,建立手机短信交流平台。手机短信与报纸、网络不同,它能够让受众获得最大的自主权,在任何的时间、地点,进行自由交流。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手机短信传递的时效性优势,利用短信交流平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行交流答疑。再次,要抓源头,净化短信的内容。要大力开展优秀、健康短信的征集和评比活动,用健康向上、充满青春活力的词句展示当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营造时代校园文化氛围。最后,要抓,健全制度,规范行为。要加强对手机短信的监控力度,最大限度地堵住有害信息的来源。同时,加强手机客户端工具软件的开发,要制定有效的学生使用手机的管理制度,限制学生在教学时段使用手机,规范学生短信的发送行为。
中国大学排名 3.流行音乐文化载体建设。当今的大学校园,MP3流行音乐以其丰富的艺术形式和文化内容尽情地施展着自己的魅力,这对于几乎人手一台MP3或手机的大学生来讲,无疑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如何让MP3流行音乐的文化强势转化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有效动能?首先,要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性,这是大学生从容应对一切文化现象最坚实的精神基础。其次,要正视高校流行音乐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性。MP3流行音乐作为一种诱人的非主流文化大餐汇集在大学校园,要充分发掘其健康积极的元素,从而积极影响大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理想的美好追求。再次,要发挥流行音乐的艺术功能,教会大学生从节奏、旋律、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去高品位地鉴赏流行音乐。这样既可以消除流行音乐因娱乐性、商业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能提高大学生内在的音乐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最后,要把握校园流行音乐的正确导向,主题化地举办各种音乐讲座、卡拉OK比赛和校园音乐评选活动,特别是通过加强校园网络音乐、校园广播音乐的主题性建设等有效的途径,鼓励反映大学生生活、适合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校园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流行。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还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使命感,净化校园文化空气,建设和谐校园,切实塑造勤奋严谨、求实创新、明德厚学、爱国荣校的当代大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