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设计的原(2)
2015-04-20 01:24
导读:(二)以提高业务素质为目标进行设计 以提高业务素质为目标进行设计就是围绕专业学习,增强本领,促进成才为目的进行学生班级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模式设计
(二)以提高业务素质为目标进行设计
以提高业务素质为目标进行设计就是围绕专业学习,增强本领,促进成才为目的进行学生班级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模式设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专业学习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思想,明确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强烈愿望。如结合组织生活的开展设计以争先创优活动促进学风、以丰富的学术活动促进学风、以鼓励学生
考研促进学风、以鼓励过级考证促进学风等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班风,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进一步增强组织生活的实效性。
(三)以提高实践能力为目标进行设计
围绕着学识服务,锻炼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进行组织生活模式设计。比如,可以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利用高校的智力资源服务社区,为居民送去精神食粮;义务送教活动,为社区的低保家庭和困难家庭的孩子进行课业义务
辅导,学以致用;发挥专业优势,为地方发展服务,如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献计献策、为新建设提供技术支持等。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服务社会中长知识,增才干,强素质,为其走入社会打基础。
三、高校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设计范例
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开展,能进一步增强班级学生党支部的活力,提高班级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影响力。因此,按照一定的工作原则,对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的开展形式进行精心设计,力求组织生活形式和内容贴近学生特点、时代特点和学生党建工作的要求,有助于增强班级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充分发挥班级学生党支部的积极作用。
(一)理论学习型组织生活模式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学生党员的理论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向
输送人才的质量,因此,必须定期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构筑青年学生的思想防线,打牢思想根基。在学习提高政治理论修养的同时,促进党员党性意识的增强。开展政治理论学习,是保持党组织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的重要途径。
(二)专业学习型组织生活模式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专业要求的角度出发,就是要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如何更好地完成学业任务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开展可以因势利导,在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上下工夫,发挥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中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相互学习中找差距,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学习型学生党支部的创建既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要求,更是新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
(三)互动式组织生活模式
大学生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的群体,他们参加活动、充分展示自我才干的主动意识较强。高校中的各类学生社团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党的组织生活的开展也可以延伸到社团活动中,这既可以扩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又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党员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党组织生活开展的成效性。
(四)社会实践型组织生活模式
建设有中国特色事业需要大批思想素质过硬、专业基础知识扎实、社会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运用知识为社会服务的过程,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和方式,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把党组织生活的开展延伸到社会,充分利用社会实践丰富的内容和灵活的活动方式,开展支教、支农、普法宣传、调研、为地方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等活动,有助于学生党员加深对党的感情,正确认识国情、社情和民情,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服务社会,有助于增强学生党员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促进其成长成才,加快大学生社会化的进程,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夯实基础。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学识服务社会,也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大学排名 四、结语
作为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者,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们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面对大学生思想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成才意识强等多种因素,我们要旗帜鲜明地做好大学生的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优秀青年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利用各种载体和手段,不断创新学生党建工作思路,加强班级学生党支部建设,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班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载体,不断增强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促进高校学生党建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