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的思考(2)

2015-04-29 01:21
导读:三、高等规模扩张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 扩大办学规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但并非规模越大,质量越高。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愈

  三、高等规模扩张下提高教育质量的对策

  扩大办学规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但并非规模越大,质量越高。进入2l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愈来愈引起政府、高校与社会的广泛关注。数量与质量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也是发展,缺一不可。

  (1)适度发展办学规模。盲目追求办学规模,而教学资源投入与各种办学条件又一时跟不上,必然会降低教学质量,造成“高教贬值”、“人才贬值”的后果。应当追求的是适度发展办学规模,即高校自身的最佳效益规模。表现为学校的占地、校舍、学生、师资、固定资产总值、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图书等。也就是说,办学规模的适度决定于学校主体所拥有的教育资源。主要体现在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投入上,它所产生的最终效益则体现在其培养的专门人才是否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否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及其科研成果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高等学校必须把握好发展的节奏,要根据学校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的差异,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内涵发展和外延扩大等多种形式来适度发展办学规模。

  (2)完善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内部控制机制。规模膨胀、耗资巨大、质量下降,这些因素使得建立高校内部教育质量的保证机制成为必然。一是改革培养模式。无论是研究型大学,还是教学型大学抑或是教学研究型大学,都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和不同个性来教育和,而不应该套用一种模式。由于招收生源的社会结构日趋复杂,学生素质状况呈现多层次性,如果用整齐划一的标准,就会限制一些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才培养应是一种“弹性”模式,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也不再限于单一的学术性,而是转向社会各方面的要求,与经济相结合。

  二是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平高、数量充足的师资队伍。这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保障。众所周知,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要靠教师来实现,科研成果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师是高校办学的实践者、传承者和创造者,更是教学资源中的主体资源。因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有一大批教学经验丰富、科研学术水平高的教师团队。

  三是合理配置学校办学资源。教育资源是高校谋求发展的基础。一所学校的教育资源存量大小及配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其办学质量。在国家投入相对不足和学校需要大量教育投入相矛盾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如作为的教师、科研人员、人员、后勤人员等,作为物力资源的土地、校舍、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作为财力资源的资金筹措、投入使用等),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解决教育资源不足的燃眉之急,使学校的一切资源都能达到人尽其才、物尽所用的最佳状态。

  四是要积极发展社会和经济建设需要的新兴学科。高校都有自己的基本专业,这些专业经历了十几年或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大都比较完善,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上不断涌现出新兴产业,高校要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适时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完善传统学科、确保重点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同时也使其能够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3)加强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外部控制机制。一是完善政府对高校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方法。定期请专家对高校教学计划、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质量、科学研究及整体管理等方面进行外部评议与评估。通过外部质量监控,来及时修订教学计划、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重构质量目标和标准,提高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广泛适应能力,努力培养社会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二是重视社会公众对高校毕业生的评价,创建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时期,高校毕业生质量评价必须从传统精英教育质量评价的一元取向转变为大众质量评价的多元化取向。质量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把高等教育过程分出高下,更不是把学生分出优劣,而是要通过评价,明确高校的努力方向,努力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一个以扩大规模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在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尽管如此,教育资源依然需要加大投入,教育质量仍然有待提高。高等教育不应只是数量规模的扩大,更应该在提高教学质量上下功夫,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上一篇:试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与教育质量的思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