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二、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表现及原因
(一)自我认同危机的表现
首先表现在高校教师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当代社会在工具主义理性的支配下,部分高校教师的认同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他们不明白生活的意义感。作为社会的一员,很多教师只是为了和生活而从事事业,他们所需要的仅仅是教师这份工作带来的利益,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一份工作,每天周而复始地站在讲台上,是为了生产一批批社会和家庭所期望的“产品”。随着社会需要的提高,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逐着社会不断提出的目标在前进,根本无暇去想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生活的意义在哪里。作为学校的一员,特别是高校教师的评价机制很容易导致生活意义感的丧失。职称评定只注重个人的成绩,只注重个人的科研成果,不关注教师之间的团队协作取得的成果,这使得教师之间的合作成为空话,人与人之间缺少了真诚的合作和沟通,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没有人一起分享,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幸福感和快乐。实际上不少高校教师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很疲惫,他们只是生活在社会和学校的要求下,很少考虑过自我,不知道自己应该过什么样的生活,也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感,更体会不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感。
其次是高校教师应该如何生活?具体表现为:不为自己的职业制定近期和远期的目标,因为迅速变化的外部世界给他们带来不安,不知道今天看来是有意义的目标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是否还会被认为是有价值的。高校教师只是孜孜不倦地追求着个人的教学科研和学术活动,渴望自身的价值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他们缺乏干好事业的安全感,少数教师浑浑噩噩地生活着,没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没有工作的热情、没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为了生存地努力着,感受不到个人价值的实现,为了自身的利益和荣誉而教书,教育成了某种功利性的东西,给受教育者和教师都带来身心的疲惫。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引导和背景的影响下,使得有些高校教师为了追求某种虚浮的目的疲倦从事着自己并不感觉幸福和崇高的职业,同时也寻找不到事业的最终目标。实际上,教师职业的目标和最高价值就在于使人的生命变得美好起来,教育最终的目的也是使生活更好地延续下去,通过教育他人使自己和受教育者都感受到幸福。这样的教育目标永远不会改变。
(二)自我认同危机产生的原因
外在原因。“个人主义”、“工具主义理性”是高校部分教师自我认同危机产生的外在原因。个人主义意味着生活在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有权利为自己选择各自的生活方式。然而,令人忧虑的是,当个体被视为独立于社会而存在时,则往往导致个人除了失去了行为中更大社会和宇宙视野外,还失去了某种更重要的东西——有人把这表述为生命英雄纬度的失落。由此人们不再有更高的目标感,目标的丧失是与一种狭隘化相联系的,人们因为只顾他们个人的生活而失去了更为宽阔的视野,生活被平庸化和狭隘化。工具主义理性指的是一种我们在计算最经济地将手段应用于目的时所凭靠的合理性,它有控制我们生活的威胁,令人害怕的是,应该由其他标准来确定的事,却要按照效益或“代价——利益分析来决定”,这使得人们在利益的驱动下失去应有的价值观——目的价值的教育被忽略了。教师受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只顾他们个人的生活,不注重与他人合作,不具有更高的目标感,不去追求生活的更高的价值尤其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更易导致自我认同的分裂。与西方有关对自我的理解不同,中国人强调在社会关系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理解自我,“人”是所有社会角色总和。中国人倾向于认为,没有与他人的交往,没有“他人”这个参照系,也就没有了自我。同时受工具主义理性支配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只关注个人的利益,忽视了教育的目的价值即教育本质是培养学生、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一味地把教师职业作为生存和获取利益的手段。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师会感受不到其职业的意义和价值。
内在原因。自我认同感的丧失是教师产生自我认同危机的内在原因。现代性的来临导致个体外在社会环境的重要变迁,身体的“外在”给予,即在现代性的内在参照系统以外发挥作用越来越少,而是成为借助反思来加以动员的实体,这需要道德勇气去尝试新的关系,发掘新的兴趣,许多人对于自身的判断和能力丧失信心,并且会感到有关未来的计划毫无价值,“新的认同感”是“重新塑造自身的关键”,“新的认同感”敏锐地表达了“重新发现自己”的过程。无论是在个人层面还是在更为制度化的层面,都需要建立和找到新的自我认同感,即在有关日常生活的选择中或在现代性的大背景下,找到“我将如何生活”问题的答案,因为这样才能正确地面对生活,才能知道自己该如何生活。自我认同感的丧失在本体不安全感的影响下产生,现代性的发展导致自我本性安全感和信任感的缺失,由此产生的自我存在性的焦虑导致自我认同的淡薄。一些高校教师面对现代社会的变迁和改革,很容易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该怎样生活、怎样实现自我,自我认同感的缺失在这部分高校教师身上表现得越来越突出。
三、高校教师走出自我认同危机的策略
(一)必须克服个人主义观念
高校教师必须从当前社会中流行的个人主义观念中走出来。必须认识到,作为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者,并非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的存在,而是与教育事业共同体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当泰勒把“认同危机”表述为一种严重的无方向感的形式,人们常用不知他们是谁来表达它,但也可被看作是对他们站在何处的极端的不确定性时,就表明了这样一种可以走出危机的主张,即高校教师乃是作为教育事业共同体的成员存在,他不能脱离教育事业共同体而独立的存在。教育事业共同体的共同的善,赋予高校教师的教育生活以意义和价值。个体主义观念下的教师固然能够保持自身的统一性,却阻碍了教师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交流,遗忘了人的实践活动是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开展,使得教师不知道自己是谁、自己立于何处。概言之,高校教师寻找自我的认同应该是在教师这个团体中的认同,在这个团体中找到某种善的共同的认同,因为职业都是作为集体存在的,任何人不可能脱离群体,不可能在集体之外追求某种个人的自我,完全不在意群体之内的人和外界人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