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四、研究生全面质量体系构建的几点对策
(一)建立导师全面质量管理制度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中的关键,导师既是研究生专业培养质量和目标知识结构的设计者,也是研究生教育、科研工作的者,还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界定者,国家、社会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要求都要通过导师来具体化,表现为实在的质量。现行的教育管理制度只是把导师作为管理的一个层面,而忽视了导师的最基本工作即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主要、最基层的过程质量控制者。各种质量管理措施能否有效、能否对培养质量的提高起指导、监督作用,关键在于导师实施执行过程中配合的态度和方法。因此,要打破现行的导师负责制,要从组织的全方面考虑问题,在从导师的遴选到导师的考核激励机制这一过程中引入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加强导师的遴选,严格导师资格审查,使真正优秀和合格的教师进入导师队伍。其次,要强化导师招生资格的审核,对于指导经验欠缺、指导能力不足的导师要严格控制其招生人数。再次,要建立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导师队伍的活力。应提高导师待遇,调动导师工作积极性,对那些有重大创新成果的优秀导师应给予重奖,对那些缺少责任心、长期没有科研项目或成果的导师,应停止聘用,实行优胜劣汰,以增强导师队伍的活力。此外,还应注重加强年轻导师的培养。
(二)建立全面的研究生质量监控体系
研究生教育是通过明确的岗位职责,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来确保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实现的。因此,实施过程中的质量监控体系必不可少。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构建全方位的质量监控体系。第一,制度建设。既要求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学位授权审核制度,不断完善从招生、培养、管理到授予学位各个环节的工作制度,把好质量关。第二,监督控制职能的加强。学校要充分发挥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等组织的监督控制职能,严格执行教学监督、质量监管以及决策监督等方面的作用。第三,建立主客体全面的质量监督体系,所谓主客体全面的质量监督体系指的是在监督过程中,没有缺位的质量监督主体和缺失的质量监督客体,没有遗漏的质量监督内容。即建立包含导师、学生、学校各职能部门、各级主管部门等主客体和监督内容全面的质量监督体系。
(三)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