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及其实现路径(2)

2015-06-04 02:33
导读: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 (一)建立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的职业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

  三、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

  (一)建立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指的是个体的职业得到社会的认可,这是职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优化社会对于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缓解教师倦怠压力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辅导员外部环境的优化对辅导员的缓解身心疲劳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环境具有两层含义:其一是社会大环境,要在社会上广泛宣传辅导员的重要作用,使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肯定;其二是高校校园内部的小环境,要在高校内部营造良好的氛围,搭建发展平台,展示辅导员在高校育人工作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完善用人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建立辅导员职业发展良好运作的模式,增强辅导员积极的情绪体验,使辅导员看到个人职业发展的希望。

  (二)建立学生工作的学科体系,加快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步伐

  学科体系的建立是提升辅导员专业素质,增强其归属感和使命感,提高个人职业水平和应急水平的重要途径;有了专业的理论体系和科研平台可以大大提高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可,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加快辅导员的专业化、专家化的步伐,这需要改革目前学校的学生工作组织机构,根据专业化的发展目标,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和职能分类并根据辅导员的专业知识和兴趣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分工和开展相关工作。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专业化水平,增强成就感和主观幸福感。

  (三)培养辅导员良好的职业价值观

  职业价值观是职业个体对其所从事职业好坏标准的判断,是一种倾向性,它指挥个体的职业行为、态度、习惯和思维方式。良好职业价值观是职业幸福感建立的指向标。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良好职业价值观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辅导员个体始终坚守“师者,所谓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基准,而且“传道”为先、为上,坚持把思想道德放在首位;同时,它需要辅导员超越“安身立命”的层面,将自身的职业看成一项“功在千秋”的事业,在为这个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在培养良好价值观的过程中,辅导员个体道德情感的养成是基础。因为维持辅导员职业化的最大动力还是来自于辅导员内在的情感需求和道德鞭策,主要表现为其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正是这种爱与责任感促使辅导员不断完善自我,以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对辅导员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正是由这种爱所积聚起来的职业信念,为辅导员职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无穷力量。当然,道德情感的养成不是天然的,要求辅导员在学习的基础上,反省道德自我的不足,然后通过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四)建立辅导员职业心理预警机制

  为应对高校辅导员心理“高压”状态,对辅导员突发的心理危机给予及时的干预,应该建立由各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牵头的辅导员心理预警机制,动态关注辅导员的心理问题,及时发现心理危机,排解辅导员的负性情绪,提高正性情绪体验,促进辅导员的身心健康。

  因此,不断完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外部条件,尤其是高校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支持系统才能为辅导员获取职业幸福感创造充分的外部因素;同时积极帮助辅导员个体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辅导员获得职业幸福感提供内部的动力支持。在内因主导、外因辅助的共同作用下,辅导员就能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充分体验到职业的幸福感。

上一篇:试论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体系构建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