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这种小组协作学习在职业价值观方面起到5大积极作用。
1)小组内各成员积极配合,相互依赖。在讲解西安杨森中,笔者重点给学生分享“大雁的启示”:当每只雁展翅高飞时,都为后面的队友提供了向上之风;当某只雁离队时,它立即感受到孤独飞行的困难和阻力,它会立即飞回队伍,善用前面提供的向上之风继续前进。
启示:分享团队默契的人,善于帮助别人,也善于接受别人的帮助,能更轻松地到达目的地,因为他俪彼此信任的基础上,携手前进。
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时,小组成员有着一种共同的认识,即认识到做对组内成员有益的事或提出对大家有意的想法对全组也有益,做对组内成员有损的事或提出对案例毫无干系的思想和问题对全组也有损。小组成为组员的利益及学习共同体,组员需要在几次案例讨论过程中逐渐树立起“荣辱与共”的意识。提高小组积极的相互依赖方法有很多,在小组内可形成积极的目标相互依赖、积极的奖励相互依赖、积极的角色相互依赖、积极的资源相互依赖等多方面的相互依赖,这样学生在这种训练过程中就能意识到团队对个人的重要性,而不会只是一味地崇拜个人英雄主义。
2)组员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沟通。为了完成整体任务,实现共同目标,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鼓励,相互促进等对彼此会有很大的帮助。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沟通有以下主要特点:小组成员间相互提供有效帮助、支援;共享所需的学习资料并有效地加工这些资料:用挑剔的眼光审视彼此的结论和推理过程;提供反馈以改进日后工作。在沟通的过程中创建高效的沟通渠道,创建通畅、透明、多向、经常性的信息交流机制,创造一种小组成员无话不谈的沟通。
3)每个人均为责任体。小组成员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自己的责任,完成分配的任务,为小组的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了使每一名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通常应注意几个方面:保持小组的小规模,最好介于3~7名组员间,如果人员过多,可能会使部分组员出现消极态度;在最后案例分析时对组员进行口头答问、情景测试、思想形成文字等个体评价;每组选派一名“检查员”或教师自己进行制度化的观察和记录。只有做到以上几方面,每位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在小组内既是小组成员,又是小组的主人。
4)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小组协作既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也是教学的目的,它可以表述为“通过合作,在协作中,为了协作”教学活动。与竞争学习和个人学习相比,只有协作学习的组织形式把同学当成学习的一种资源,而其他2种学习方式则把他人当做学习的敌人或无关者。小组协作学习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技能。为了实现小组的共同目标,小组成员应具备有效合作的技能: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建设性地解决矛盾与冲突等。要鼓励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应用这些技能,建立合作规则。合作是要学会高效沟通和倾听,这也是学生走上社会要具备的职业价值观之一。学会把“我听大家说”这一美好品德长久使用,真正成为自己性格的一部分,才能体会到真正意义上的和合作。
5)小组合作水平螺旋式上升。合作学习小组成员必须定期评价小组的工作情况,不断反省并加以调整、改进,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成员基本固定,根据这次小组形象表现,在一下一次讨论时,可以在总结中求进步,使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步入一个新阶段。当然,小组协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之一,也并不是十全十美、普遍适用的,它是基于“人性本善”的假设前提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但人性也有恶的一面或自私自利的一面,因此,适当地运用竞争也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协作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教学最优化。有些教学内容不需要协作,独立思考就能完成或通过独立思考能够更好地完成,就不要勉强用协作学习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要避免“为协作而协作”的情况。
学生在小组讨论协作的学习过程中,促进知识和理解的获得,促进知识和情感的分享,学生在这个小群体中有了归属感、信任感、互惠感、分享感,有助于个人发展,也有助于成员之间形成友谊、凝聚力和高满意度。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受益、强化和共享价值观,这是一种从与其他人进行交互而来的相互受益的感觉。分享学习的体验和结果,提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信息流,增大支持度和提高获取支持的效力,投入群体学习目标,增进成员之间的协作,提高群体努力的满意度,使个体从群体成员的互动中获益和培养自己与他人的有效协作能力,以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