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试论教育质量工程背景下的高校学籍管理(2)

2015-06-05 02:33
导读:在此之前,各高校虽也能及时贯彻上级部门颁布的学生规定的精神,但结合本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学籍管理规定的内容却较少,其制度不能体现因

  在此之前,各高校虽也能及时贯彻上级部门颁布的学生规定的精神,但结合本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的学籍管理规定的内容却较少,其制度不能体现因材施教的育人理念,不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素质层次多元化的要求,不能给部分特长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另由于学籍管理的程式化,管理的手段又大都是手工或半化,重复劳动多,工作量大,准确性和精确性不太高。实践工作又往往被误解和忽视。学生的注册管理、毕业管理、成绩考核与学籍异动管理,使学籍管理变得琐碎而近乎无聊,致使学籍管理工作虽然必要,但却很难得到重视,没有形成规范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绩效考核机制、人才培养激励机制。随着招生扩大,学生人数的成倍增加,管理人员配备也明显不足,管理制度也未从以教务处为主的中摆脱出来,极不利于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

  三、高校学籍管理所采取的合理措施

  学籍管理事关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前途,是把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关键。学籍管理的理念、实践和方法之优劣,将直接影响高校管理水平和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因此,必须创新学籍管理制度,建立一套与新形势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新方案,才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一)更新学籍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思想,提高学籍管理的适应性
  人是教育活动的原因,又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学籍管理,是对各类学生数据进行评价与处理而进行监控的一种行为,一种手段。它的重要意义不在于“管”,而在于体现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服务”上。因此,学籍管理工作者必须时刻牢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积极主动地开展本职工作,以人为本,为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

  (二)完善学籍管理制度,提高学籍管理水平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要从以往以教务处为主的一级管理体制逐步改革为院、系两级管理体制。教务处作为学籍管理的目标管理部门,对学籍管理整个过程起监督、平衡、协调、决策功能;各系作为学籍管理的过程管理单位,承担学籍管理的具体实施、提供信息、参谋建议等工作,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从而保证学籍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转。

  (三)遵循学籍管理的规律,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以人为本原则
  1.推进学分制的学籍管理制度。学分制是自主适应体制的一种管理制度。“它以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为核心,以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与质的计量单位,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在学籍管理上,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转系、转专业,给予学生自由选课、选专业的权利。以构建更好的个性发展空间,从而达到培养高素质、社会需要的人才的目的,这也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
  2.对课程进行相应改革。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加强基础课,扩大选修课,多开设一些与现实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升生活质量的选修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建立灵活的、人性化的管理制度,允许学生打破年级、打破专业界线,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提高学生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3.建立弹性学制。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的能力提前或者延迟毕业。允许学生休学、跳级或留级。
  4.建立重修制度,允许学生重修,以重修代替补考。重修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时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也可减少作弊现象。重修后记载学生最高考试成绩。
  5.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严格的激励竞争机制。学籍管理必须是刚柔并举的,应能够在一定框架下给充分的学习自由度。对学生的考核不能只看学分。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注重考勤制度和各项学习纪律;建立赏罚严明的奖惩制度,同时改革单纯的考试制度,确保考试质量确保学生的学习成效。

  (四)加强学籍管理现代化建设。注重学籍管理的现代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现代信息社会,学籍管理工作也要实现信息化。借助和校园网进行学籍管理,提高效率。实现学籍管理信息化,同时也方便学生通过网络进行查询相关的知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增强学籍管理透明度。
  总之,学籍管理事关学校发展和学生的前途,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政策性极强。因此学籍管理要与时俱进。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在探索中不断发展,不断完善。

上一篇:论析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合作精神职业价值观教育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