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2)

2015-06-07 01:39
导读:1.制度设计对质量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制度设置中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教育等方面。从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专

  1.制度设计对质量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教育制度设置中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以及教育等方面。从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专业设置不尽合理,专业设置缺乏总体视野的规划。在设置新专业的过程中对对建设和社会发展主动r解不够,系统研究不够,对需求充分论证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与社会的现实状况脱节,与经济发展及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低水平重复的问题比较突出,造成规模性浪费,而且特色专业、优势专业、重点专业不明显。

  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许多高校课程的设置与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不能很好地相适应,而且有的专业对课程没置缺少整体性的规划。高校有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目标不能很好的吻合,不能真正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的教学内容调整缓慢,部分专业教学内容陈旧;另外,某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与需求不太一致,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这些专业缺乏应用性、实用性,最终导致因此学生的学科视野受到很大限制,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发展受到抑制,学生的综合思维、创新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受到影响,从而使教育质量难以提高。

  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在教育界口号与标签盛行的今天,学校的管理者中出现了许多急功近利的思想,如不切实际的扩大招生,盲目新专业,而且对整个学校的管理方面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更加注重于短期效应而忽视教育的长期发展。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明确提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目标。

  2.社会文化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教育质量意识这样两个方面。从思想观念上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观念,像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观念、可持续的教育发展观念、知识就是财富的教育价值观念、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观念、以学生为本的人才培养观念等,这些观念受到人们的崇敬。但在实际践行过程中,这些观念并没有很好的相关者的行动。某些高等院校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广大教师,在实施决策、管理和教育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将这些观念内化为行动的指南,在遇到各种矛盾进行决策取舍的时候,观念往往只是停留在思想认识的层面上,不能真正在行动上落实。

  从教育质量意识方面来看,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但在现阶段人才培养方面,许多高校还没树立牢固得教育质量意识。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没有很好地统筹教育的质量、规模、结构和效益,没有把把提高质量摆在突出位置。这种意识的淡薄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发展。

  3.资金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影响主要是因为教育资源的严重缺乏,像师资力量的不足,经费投入的不够。一直以来,部分高校就存在着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这种现象更为突出虽然各高校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内扶外引,增加教师数量等来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但是教师数量的补充远远跟不上学生扩招的速度。尤其是是新办专业、新兴学科的教师,他们每学期都要担任相当多的教学任务,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另外,在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背景之下,教育经费投入的不足,财力支持跟不上带来办学条件的紧张,导致有的教学仪器老化,校内硬件设施如场地、设备、图书资料等严重不足,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效由于师资、教室紧张,班级规模过大、合班上课、一两百人上大课的现象逐渐增多,教师组织教学的难度不断加大,进而影响高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三、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对策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充分了解了现阶段在大众教育背景下教育质量存的各种问题,同时分析了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众多因素。为了更好地适应现阶段社会的发展状况及社会需求,提高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本文提出以下对策:

  1.增加各项资金的投入把这些资金广泛的用于大学中硬件及软件设施的建设,加大对科研工作资助的力度以及其覆盖面,提高教师的待遇水平,加大对年轻教师的科研资助和进修扶持。

  2.建立相应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校内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像科学的评价与考核机制、合理的分配机制、灵活的动力机制等都纳人到质量保障体系之中,以新的人才质量观为标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日标,以激励机制为主导,以监控手段为辅助,完善教学作的保障体系,建立健全与教学管理密切配合的学生指导体系,促进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向开放型和引导型转化,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提高教师待遇,使教师能排除生活巾各种压力的干扰,安心于教学和科研工作,要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和教学技能培训,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数量比例,给教师创造宽松的研究。

  总之,质量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也是高等学校的生命和灵魂。在高等教育日益大众化的今天,高校应形成与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求相适应.满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办学模式和教学体系,坚持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高等教育工作的首位,努力在规模扩大的同时,确保和提高质量。

上一篇:浅析经管类本科生“现代商务理念”养成研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