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作为科学知识的传承者,不但应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更需不断进取加强师德建设,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惑”的问题有个体的,也有时代共性的问题。教师个体的问题,千差万别,但在时代背景下,一定有其深层次的根源。教师自身遇到问题的时候也需要解疑释惑,这才能更好地履行“解惑”的职能,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起到“榜样作用”。亚里士多德主张“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指出“当仁,不让于师”,孟子亦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这都是德行的表率与楷模。
在世界多极化、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由于受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作用,目前在高校师德建设上,存在一些新问题,集中表现在部分教师价值.观歪曲,重视个人价值、个人欲望和个人利益而集体主义观‘念淡化,缺乏敬业精神,健康问题日渐凸显等,许多教师的职业、敬业精神等巫待提高。经济对道德进步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利己而不损人”、“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强烈冲击着教师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利益需求。因此,若对师德建设存在模糊认识,不能正确对学生及自身“解惑”,就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学校利益和利益的关系,就无法做到正确“解惑”。要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就必须改进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认识到时代和现代大学发展赋予教师的时代使命,明确价值取向,切实抓紧抓好师德建设。
季羡林曾说,讲和谐还要讲人的自我和谐,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正确对待荣辱,这才能和谐起来。温家宝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的心灵的健康和成一民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唯有教师人格高尚,才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因此,作为知识文化中的关键—高校教师,作为感性认知和理性本质的存在者,很大程度上的自身正确“解惑”,才能更好的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2007年8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点希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只有这样才能成为无傀于党和人民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三 师德建设的发展方向
当代高校教师应切实加强师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师德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现代教育价值观的核心,能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高尚的师德不仅是教师个人的灵魂,也是教育教学的生命线,正如哈佛大学一前任校长利南特曾说:大学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代教师的质量。高校教师的德建设须坚持自我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自觉的从认知层面、情感方面及行为层面履行教师职责,弘扬师德建设,把年轻人培养成能传承和创新知识,能弘扬精神,推动社会进步的人。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师德建设不断融入了培养创造性、开拓性、实践性人才等更丰富的内涵。因此,高校教师,不但应有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面对种错误思想和腐朽思想文化能自觉“解惑”,更要倡导求、创新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投身教育事业,为学生“解惑”,通过培养人才来实现知识、文化的传承。
四 结语
师德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要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日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 “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者和引路人。”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为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解惑”的内容以及对其认识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加深。“解惑”不仅仅简单指“知识解惑”,更指对人文深层次的一种精神、或文化的释疑。“解惑”的对象不仅是学生,教师自身遇到问题时候也需解疑释惑,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起到“榜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