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2.2在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化建设方面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对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的研究比较具体,成果较多。就业工作的信息化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是根据高校自身要求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现状所提出的,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拓宽就业工作发展空间,是目前开展就业与服务工作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在理论界,关于这方面有很多的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韩伟平等研究提出建立“四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构成系统的四位,外部则是整个,共同作用于大学生就业这个整体。构建一个“四位一体”的系统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协助高校就业服务指导中心实现个性化服务,为学生、学校、用人单位、政府间提供快捷、方便的互动平台。余菜花等通过对河北省就业服务信息化的研究提出,虽然目前河北省的就业服务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问题,比如在线招聘信息传递不畅、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地区差距大、劳务输出问题突出、“就业服务网”建设落后、就业信息搜集缺乏主动性、加工深度不足、就业信息服务方式主动性不强、就业培训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并给出了对策,如加大对落后地区的就业服务信息化投人、统一规划建设就业服务网、主动收集就业信息、提高就业信息质量、主动推送就业服务信息、科学构建劳动保障网站、大力发展在线培训服务、培育企业化的大型在线劳动力等。
2.3在大学生就业信息与就业指导关系方面的研究。目前理论界对信息与就业指导也有了一定的研究。上海大学的李晓静就分析了就业信息渠道与大学生就业信息的关系,为就业指导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经过研究,她认为,人际渠道和互联网若能满足大学生的息需求,将增强他们对自身的就业信心,而传统媒体渠道的信息满足,将增强他们对宏观就业形势的信心。但研究还发现,信息渠道的使用与满足之间的差异性—使用各种信息渠道可能对大学生的信心产生负面作用。招聘会、中介等组织传播方式并不能增强大学生的就业信心。湖南师范大学李权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得机制过程中的,他从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得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着手,采用追踪和电话访问的手段,提出关于就业心理的四条假设,分别是:大学毕业生对整个就业形势感到迷茫和缺乏信心、大学毕业生对个人能力和努力缺乏信心、大学毕业生中普遍存在“读书无用论”、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相关的个人因素认识不足,得出以下结论:大学毕业生对自己就业相关的个人因素认识不足、大学毕业生对职业稳定性认识不足,大多数赞成“先就业再择业”。这些对大学毕业生心理的研究能够促进各个层面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上的发展。
3.从传播学视角建立就业信息传播模式的合理性探讨
3.1从传播学的角度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使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更加丰富。自从传播学这门学科形成以来,无数位传播学先辈们、提炼、发展了许许多多的传播模式,从拉斯韦尔的SW模式到施拉姆的模式,再到纽科姆的对称模式、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的过程模式等,传播模式逐渐完善、复杂,考虑到的因素也越来越多。多伊齐曾引述了模式的四种明显功能:组织、启发、预测和测量在不断的研究中,传播模式被许多行业引用,但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构建一个合理的就业信息传播模式,却很少为业界人士所使用。这可以使大家从多学科多角度的研究中,将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更加系统的整理,可以提高人们对这一问题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另外,大学生在就业过程无疑都会收集或者接收相关的就业信息,因此,构建一个就业信息的传播模式将使信息更加具有实效性。同时,这也可以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3.2对于高校而言,建立一个就业信息传播模式,能够更好地开展就业服务。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原有的就业信息发布模式已经不再具有实效性,因此,各高校都十分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但是,高校在面对庞大的毕业生群体和信息需求面前,常常陷人就业信息不对毕业生“胃口”的境地。建立一个就业信息传播模式,有助于帮助大学生及时与用人单位沟通,及时掌握就业信息,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提供信息服务,增强就业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服务,为学生求职搭建一个平台。同时,对于高校的就业工作本身而言,模式的搭建将使工作的时间、管理成本等大大降低,从而形成资源的优化配置。
3.3对于大学生而言,建立一个就业信息传播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培养对自身的认识,同时实现就业的时效性,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成本,成功快速地就业。就业信息不仅仅指岗位信息,还包括政府和高效各级管理部门为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而制定和实施的各种规章制度、政策,对毕业生就业有指导性的各类数据、理论以及具体的招聘活动中企事业单位发布的具体的需求信息等。对毕业生个体来说,就业信息掌握的多少,如何筛选和使用信息,决定着大学生能否顺利实现就业。但如今,信息不畅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成本增加,盲目就业。因此,构建一个就业信息传播模式,有助于大学生快速地、直接地、系统地获得和筛选自己所需要的就业信息,减少大学生在寻求就业信息和工作岗位的成本,体现出就业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