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一)高校应确立适应网络的德育理念 德育工作的使命要求它始终站在时代和科技的前沿,对于体现现代化科技水平的网络,不仅不应使其成为德育工作的空白,而且应成为推动德育工作方法创新的有效载体。这就要求思政工作加强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的束缚,担当起引导潮流的使命,而任何犹豫不决。都必将导致德育工作失去应有的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说得好:“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社会的到来,必然会使传统德育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这种革命性的变革,很显然不仅仅表现在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德育的理念上。比如说,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中,德育何以存在?德育教师的职业技能如何培养?德育的内容、方法如何创新?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
(二)网络德育的来源和依托
(1)增加资金投入,加强教师(上接第63页)培训。拓宽教师的信息意识。作为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思考教学的改革;应努力学习现代技术,要学会制作课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会利用网络获取新的知识。以进入教学工作的前沿。
(2)培养德育工作者的网络思维方式。这迫切要求德育工作者改变以前的思维方式,特别是树立交互网络思维方式与多向性的开放思维方式.克服传统德育教育所受的时间、空间和个人的限制,在思维的广度、速度和深度上适应现代社会快节奏变化和知识发展的要求。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3)网络教育生活化,很多文章说网络教育首先要加强大学生的自律与慎独。事实上,大学生有自己的好恶,他们希望有自己的网络,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实在太少了。在问卷中问及学校网站的吸引力时,95%的大学生都选择了“没有吸引力”。
把过去那种填鸭式的灌输说教型的教育向愉快型、领悟型转变,消除受教育者的逆反;把过去的封闭式教育向开放型教育转变;把走出去转变成走进来,这才是根本的德育教育转型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使教育内容和教育具体过程更加生动,贴近大学生的生活。道德教育有了吸引魅力,自然就有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也就无需强制性地灌输了,自律自然而然的养成。
总之,目前我国对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的探讨和研究还是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研究成果离当前网络快速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而网络应用中频出现的不道德行为又确实使人忧心忡忡。这就凸现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必要和紧迫感。尽管网络时代的到来使道德教育发生了很的变化,客观上也增大了道德教育工作开展的难度。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我国己经在这方面迈出了步伐.高校只要顺应历史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充分重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积极探索。锐意创新,就会使德育工作具有实效性地嵌入互联网中,明确切点,抓到重点,打造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