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谈开放教学资源环境下教师作为课程管理者的(2)

2015-08-21 01:12
导读:二、课程与课程 当谈起“课程”一词时,通常想到的是某一本书或者“学校规定的讲授内容”等这样浅显的理解,却难于给一个确切的定义。实际上,“

    二、课程与课程

    当谈起“课程”一词时,通常想到的是某一本书或者“学校规定的讲授内容”等这样浅显的理解,却难于给一个确切的定义。实际上,“课程”一词来源于拉丁文词根,最早出现在英国家斯宾赛《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currere”一词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的确,甚至目前都还有很多教师认为课程就象标准的场地,学生在上面跑向终线,获得学分,拿到文凭。当前,一种更容易被人接受的定义是:课程是学程内容和有计划的学习经验,这一定义既包含了课程的教学内容,又包含了课程的教学计划,更强调了课程实施的目的实际上是学习者最终要获得计划内或者计划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是说课程的管理者和实施者们应该以“促进有效学习的产生,实现学生价值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因而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课程实施方案。

    有效的课程管理源于教育者对课程概念及其价值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把握。通常,课程管理的范畴涉及课程方案的制订、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的组织实施、学生的选课、学分的认定与管理、课程的评价、学生的成长指导、教学改革与研究等诸多方面。在课程管理中,任课教师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但令人担优的是,很多学校在谈到课程管理的时候往往忽略了教师的重要角色。不仅如此,很多教师自己也没有真正领会课程的含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课程管理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事实上,教师才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再好的课程设计和课程目标,如果离开了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都形同虚设网。教师成为课程管理的主体,参与课程方案的制订、课程资源的开发、课程的组织实施、个性化学生培养计划制定、学习效果评价、教学改革与研究等诸多方面,不仅仅是课程教学的实施者、知识的者,将对课程实施目标即学生知识、素质与能力的极大提高的实现起到有力推动作用。尤其,在课程建设成为基础、课程资源极大丰富,及其开放教学下,教师能否有效地参与课程管理,能否有效地整合多方资源、实施个性化教学计划,是实现课程目标首要解决的问题。

    三、教师作为课程管理者的主要职责

    传统上,高校的教学管理包括课程管理主要由教学委员会.教务处.以及各院系领导干部负责.教师作为课程的管理者,除了参与或实施课程大纲制定、教学进度制定、知识传授、考核与成绩评定等外,更主要的职责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佑课程资源状况,合理制定课程实施计划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供给主体,但是随着网络资源的日渐丰富与快速更新,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大大加强,在新知识的获取上近乎与教师同步。通常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课程内容,学生都能给在网络上便捷地获取。甚至于,有的同学还更愿意接受网络上其他教师的讲课视频或讲义,更乐意与其他专家或同学通过网络远程在线交流。这就出现了课任教师在新形势下应该教什么,如何教的挑战。面对新的形势,教师首先应该对学生加强资源获取与整合技能的传授与培养,然后对课程的资源状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实施计划。教师对课程资源状况的正确评估是很重要的,只有教师清楚了解了不同资源的分布情况、不同资源的质量情况,才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获取资源,才能够合理制定课程实施计划,才能够有针对性的传授网络上难于获取的知识,从而组织起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二)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组织有效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环境下,学生获取课程资源的机会都是相同的。此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是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影响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新形势下课任教师的重要职责。此外,适应新形势的教学组织模式也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在网络上获取课程的各种资源,对资源进行加工整合、消化吸收,需要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分工合作进行。课任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专长及发展倾向,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自愿组成团队,帮助确定团队负责人,协调成员分工。使每个学习团队都能自我管理,成员之间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互相弥补不足,达到每个学生即能得到知识的丰富,又能得到个性化发展的目的。

    (三)监控学生学习进程,改进学生评价机制

    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下,学生必须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也就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认识和学习实践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过程必须随着学生学习矛盾而展开,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完善居于主导地位,但教师的重要作用却并没有被削弱,反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除了精心设计好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外,还必须监控学生学习进程,灵活应对自主学习中出现的各种情况,拓展延伸学生提出的开放性问题并做出及时评价。教师必须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通过将学习进程及学习效果与教学计划与目标相对比,了解存在的差距并找出原因,最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解决,确确实实保证每位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另外,还应该改进传统的以学习活动结果为重要依据的学生评价机制,教师必须担负起通过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以发展性评价与诊断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职责。发展性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性评价不是一种局部的、割裂的评价,而是整体的、全面的评价,突出综合性、体现个性化门。诊断性评价的功能不在甄别和选择,而在诊断和激励。课任教师必须亲自参与评价的设计与管理,通过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学习、成长记录。通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法,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发展功能,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自我发展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上一篇:关于PBL教学法在国际贸易教学中的应用设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