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对个人职业发展进行定位,使学生毕业时即能拿到毕业证书.又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例如,在《报关实务》课程中,将报关工作流程、报关员在报关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及报关员全国所要求的知识把握,全部分解在该课程中.培训学生报关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报关员职业资格,毕业时即拿到报关员证书和学历证书,增加了学生就力竞争力,突出高职特色。
(三)尝试以业务中的各种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编制专业教学内容
在《外贸函电》课程中,让学生完成实际工作任务,通过在网络上为企业寻找客户,与国外客户回复函电的过程来锻炼学生能力,改变以往只是通过背诵书本,达到会说会背即可的教学方式,通过实践效果良好,锻炼学生能力。同时先后在外贸单据业务和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课程实训等课程中应用。
1.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核心是双师队伍建设。采用“培养和聘用为主。引进为辅”的方式,打造一支由2名专业带头人领衔、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优秀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教学团队,努力培养一支既能教动脑又能教动手的“双师型”教师团队。这就要求专业老师能够具备相应等级的技能.能胜任职业教学的要求。不断提高现有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定期派教师下企业项岗.规定教师每年下企业锻炼时间不少于30天,至少取得1项相关职业资格高级证书,参与企业技术咨询与服务。同时,依托行业与企业,在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操作、跟单、报关实务、报检实务等方面聘请既有一定理论水平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重点承担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实训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学生实训过程的工作,参与专业标准制定、专业教学、课程建设、实训室建设、教材编写、科研课题的研究、指导就业等工作。另外我们将教师项岗实践中的业务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增强了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2.教学实训条件建设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四、专业建设过程中的体会与思考
1.专业建设的重点是课程建设。课程是专业建设的基础,专业教学计划、教学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课程上.实训室建设必须要以课程建设为龙头,师资队伍建设必须以课程建设为核心动力,结合的思想也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重点放在精品课建设上,这也是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工作的重点.应以精品课建设为契机建设优质核心课程,推进课程改革。
2.如何真正落实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难点。原因如下:改革涉及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改变,这种思想转变有一个过程;一般企业积极性不高,工作推动难度比较大;当前相当一部分教师能力跟不上.包括真正能够按照工学结合的思想设计课程的能力、与企业沟通协调的能力以及真正能帮助企业解决难题的能力与工学结合的要求都有差距。这些因素阻碍了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3.实训条件与近几年国际贸易专业和相关专业群快速发展的规模还不相适应,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实训条件。增加实训设施和实习指导教师。
4.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5.在产学合作方面.对学生在企业实习的质量保障与监控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有效保证学生在企业现场教学质量的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