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析(2)

2015-09-24 01:03
导读:2.1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 只有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较强实务处理能力的学生。因此,建立一支既有国际经贸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

  2.1鼓励教师参与实践锻炼

    只有具备较高实践能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较强实务处理能力的学生。因此,建立一支既有国际经贸专业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一线业务经验的师资队伍至关重要。高校应该鼓励专业教师在不影响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利用业余时间或者寒暑假在一些外贸企业做兼职,直接参与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教师走出课堂,参与实践,就能打破纸上谈兵的尴尬局面,能够将理论与现实业务有效地相结合。由于教师具备做业务的亲身体会,在授课过程中,内容就会显得真实而不空洞,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积极邀请与对外贸易有关单位的专家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如外贸公司、外运公司、国际业务部、海关、商检部门等。或者对一些操作性较强的章节,例如如何用信用证来结算货款,可以请来自业务一线的专家来讲授。通过这种请进来的方式,极大丰富了师生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够学习到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还能了解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动态。

  2.2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

    教学需要师生双向沟通,在本课程中,会涉及到一些国际贸易惯例及规则、国际贸易的操作技能,这些内容需要老师积极引导学生去学习,不能只是简单的记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实物、一个图示等比较具体的现象作为导言,引出所要讲的实务知识,从而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条件允许,可使用多媒体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使学生了解一项进出口业务的全过程,熟悉每个环节的知识和各环节之间的连贯性,帮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能够用书本知识解决现实贸易问题的能力。为了能够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贸易发展状况、进出口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求发展的经验、当代从事外贸业务的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等,还应多聘请企业领导和优秀的青年员工作报告,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2.3加强学生参与实践训练

    主要从组建模拟实验室和建立校外基地两方面加强训练。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学完专业理论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就是要贸易实务模拟实验,这样才能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验项目和实验内容的设计上,首先要突出应用性,建立一个完整的实务流程,从商务谈判开始,然后是签订、备货、、、商检、报关、结算、最后是索赔和理赔。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包括不同环节(询盘、发盘、还盘、接受等)函电的、合同的缮制、商品价格的核算、信用证的审核与修改、各种单据的制作与审核等主要业务的板块。让学生同时扮演进口商、出口商、生产商、海关税务、银行、保险公司等角色,通过模拟操作,独立完成一项进出口业务的整个流程,建立起一个完整逼真的体验和认识,为将来的实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在教学实践方面,建立一个稳定的校外基地是也实践教学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选择当地进出口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外贸代理公司等单位积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学生在实际业务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真实的国际贸易业务能力训练。除此之外,高校还可聘请实习基地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来学校参与教学培训,帮助教师一起完成学生实习指导工作。基地的实践活动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平台,除定期派遣学生去实习基地之外,教师也要定期去企业参加培训和,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4实施中英文相结合的双语教学模式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具有国际性和涉外性的特征,而且有很多内容都是用英文表示,所以有必要把英文融入教学过程中,才能培养出“专业精、英语精”的现代化国际经贸人才。中英文两种不同虽然存在差异,但在语言系统和还是有一定联系的,通过两种语言的联系和对比来促进教学内容的实施。通过两种语言的融合,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听、说、读、写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笔者认为教师应将专门贸易术语及一些关键性的交易条款用英文板书突出其重要性。如果学生的英文水平较高,内容要多用英文讲授,师生之间多用英文互动:如果英文水平不高,较浅显的内容用英文讲授,较难的内容用中文讲授。

  2.5改革考核方式

    传统的一张卷子定最终成绩考试方式不能测试出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必须将卷面考试成绩与平时实际操作能力的高低结合起来。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在考试中应加大实践操作的考试力度和比重,比如在试卷中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拟订合同、填写信用证、运输单据和单据等。改变了原有重理论、轻实践的考核方式,能够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

  3结论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与我国当前对外贸易发展相适应的。为了使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尽快地适应实际外贸业务,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多个层面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极改进原有不合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高层次的国际贸易人才。

上一篇:浅谈从《外贸函电》课程谈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