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在教学与教改的道路上求索

2015-09-22 01:43
导读:教育论文毕业论文,在教学与教改的道路上求索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关键词: 教师 边学边教 更新认识 教学改

  关键词: 教师 边学边教 更新认识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当教师,要始终坚持边学边教,不断为自己“充电”,不断更新知识。一个不能随时更新知识的教师,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教师。高等中教育的教学改革,在认识和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上,要着眼于两者的结合、整合、融合、协调发展。通过实践去“优化”选择,不搞一种固定模式,不搞“一刀切”的做法,提倡充分的开放性、兼容性,并给学校以较大的自主权、较多的灵活性和个性,以期打破僵局、走出新路。

  1边学边教的教学之路

    20世纪50年代末,我踏上了中医药教育之路,那正是我国中医药的初创时期。我在大学学的是生物学,中对我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需要加快补上中医药学这一课,才能进人教师角色,于是,如饥似渴地学习,边学边教成了我唯一的选择。我积极参加学校为青年教师举办的中医基础学习班,学习中概论、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针灸学等,并发奋自学中医药经典。当时的院长、著名中医学家李斯炽、著名医经学家吴掉仙等都亲自授课,引领我们进人中医药学这座博大精深的殿堂。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前身)作为全国最早创办的4所中医学院之一,于1959年率先开办了中药学专业,我被分配到中药学系任教。但是,还没有正式走上讲堂,却获得了一个进人大自然课堂的机会,令我终生难忘。1960年,我有幸参加了全国首次中药资源普查,随普查队进人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那时,条件异常艰苦,我们乘车翻过二郎山、折多山抵达甘孜。从甘孜到下面普查点大多不通公路,牧区的工具主要是马,州政府很关心普查队,给每个队员分配了一匹马。我们白天骑马挎枪翻山越岭开展及采集标本,夜晚住宿帐篷或藏胞民舍。我国的中药资源普查就是这样开始的。我运用所学的植物分类学知识辨认中药原植物,第一次看到野生的川贝母、冬虫夏草、大黄、羌活、雪莲花、察等药用动、植物。我深为祖国丰富的中药资源所感动,也使我更加真挚地热爱上中药学专业,建立起为之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中药学专业创办时,除了现成的古代本草文献之外,结合现代实际的中药学教材几乎都是空白,需要进行开创性的编写工作。在老一辈中药学专家凌一摆教授的主持下,我们编写出了崭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药学》。那时我刚20岁出头,也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概,独自编写了《药用动物学讲义》,并首次在中医学院开设药用动物学课程。在其后30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始终坚持边学边教的信念,先后执教过药用动物学、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品种品质与资源学等。而对于药用动物学依然情有独钟,不懈地进行研究积累,于1993年主编出版了《药用动物学》本科教材,1996年获得中医药局颁发的优秀教材一等奖。我和我的同事们为中药学专业的开创和发展曾做过不懈的努力,使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始终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至今仍然保持着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地位。

    如果问我从教40年的体会,我会回答:永远不要以教师自居,要努力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要先当好学生再当先生,要边学边教,不断为自己“充电”,不断更新知识。我认为,一个不能随时更新知识的教师,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教师。

    自从进人高等中医药教育这条战线,我就像一名只知前进不知后退的战士,从未动摇过,更没有想到过退出这条战线。可以无愧地说,对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对于中医药教育的发展,对于中药学的学术发展,我做了力所能及的奉献。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有句名言:“万事须是有精神,方做得。”我亦感悟到,人是需要有一点精神的,办好教育是需要一点精神的,当好教师是需要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就是自强不息,孜孜以求,自学不厌,诲人不倦。谈到治学,我崇尚一个“严”字,相信“严师出高徒”的格言。学生的一篇论文缺乏新意或文笔欠顺,我会要求学生反复修改,直到合格为止;一个实验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会要求学生三番五次地去做,直到做出科学结论。所以,我的研究生们常议论说:“万老师追求完美,不敢马虎。”我也知道凡事不可过分求完美,但严要求、高标准则是做学问必须遵守的原则。在治学中,我还崇尚一个“实”字,即踏实、务实、有实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由于我所从事的学科是应用学科,要辨认药,要到野外考察,了解药用动、植物形态、生境、品种、栽培、采集、加工等知识,还要动手做实验,应用本草考证、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化学方法与技术去鉴定品种、评价质量,因此踏实、务实的作风是必须具备的品格。几十年来,为了考察四川出产的药材,我带领学生野外,几乎踏遍了四川的山山水水;出差到中药材的一些产区如云南、贵州、广西、黑龙江等地,也总不忘抽时间到野外去作药材资源调查,采集药材标本,这几乎已经成了我的一种职业习惯。因此,我带出来的学生,都得到了既“严”又“实”的学风锻炼,为他们的成才打下了基础。

  2不断求索的教改之路

    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没有止境。而对于具有二千多年传统、具有独特学术理论体系的中医药学,并且刚刚开创的、才从师承传授教育为主转向正规学校教育为主的高等中医药教育来说,教学改革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建国前,虽然也曾试办过高等中医药教育,但那时在当局的压抑下艰难生存,并未留下多少经验遗产。所以,建国后起步的高等中医药教育,完全是开创性的。

上一篇:浅议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医药教育发展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