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网络时代下的儒家道德思想教育(2)
2015-12-22 01:02
导读:(二)剔除糟粕,取其精华 思想,是一种可称之为“至高”的思想,但是它的产生年代的背景和现今的网络时代毕竟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在对学生们进行
(二)剔除糟粕,取其精华
思想,是一种可称之为“至高”的思想,但是它的产生年代的背景和现今的网络时代毕竟有着天壤之别,所以在对学生们进行时必须取其精华的同时也要剔除糟粕,让其真正地成为网络时代道德思想教育无可挑剔的工具。
1.取其精华。面对网络时代这种道德的缺失,在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取其精华:
首先,面对高职学生应用网络的隐身性去放任自己污蔑别人的行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可以引导他们。“仁”,体现在人际关系上就是“仁者,爱人”,主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时时处处把自己放在与旁人同等的地位上,推己及人,充分为别人着想,尊重别人的意志和心愿,对自己不利的事情不强加给别人。
其次,面对高职学生由于长期的应用网上交流而缺乏基本的对人的尊敬。儒家思想的思想基础——“孝亲尊师”可以成为教育他们的典范。儒家认为“孝亲尊师”是做人的根本。“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天地之行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父母是生育我们的恩人,要知恩报恩。凡为人子,孝当竭力,夙兴温清,这是天之经、地之义而民之用。所以孝是动物天性的光明,人间永恒之真理。“师严道尊,人伦表率,养我蒙正,教我嘉谟。”老师是生我们法身慧命的恩人。人若没有智慧,与畜生无异。因人也是动物之一,人比动物高是人有智慧,有道德观念。智慧道德是老师教的,所以老师的恩德与父母是相同的。父母跟老师对待子女、学生、子弟,可以说是爱护无微不至,期待更是殷切,教育也格外地认真。因此,做弟子的人要常常念着父母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尽心尽力地顺从。所以说,“孝亲尊师”是德性之根本。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再次,面对道德思想缺失的青年一代,加强对其儒家思想立身之本、处世之道——诚信的教育也是他们走出道德缺失之路的必需。诚信,是儒家所推崇的处世原则。认为“人无信,可乎?大车无,小车无,安可行乎?”“言必信,行必果”等,都充分地说明了诚信是立身之本,没有诚信就等于是车子没有横轴,没有轮子。
2.剔除糟粕。首先,它的“三纲”及其从中引申出的“三从四德”严重地反映了封建制度中森严的等级制度。这种思想中体现的阶级划分,不但不能让学生们的道德思想得到良好的教育,反而正是迎合了他们的偏激,也会成为学生们反对正确道德思想的借口和帮凶,所以在教育中不能迎合时代要求的思想我们应当摒弃。
其次,儒家思想中“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个非”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遏制学生们,但是如果毫无限制地说“四个非”就完全会限制学生们有益的创新,这也是一种在网络时代中道德教育所不应提倡的。
以上就是我对于网络时代儒家道德思想教育的浅见。总之,在“网络”这个双刃剑面前,我们在应用儒家思想进行道德思想教育的同时,应该以实际为依据对儒家思想进行有选择的吸取,从而让儒家思想道德真正地渗入网络时代的高职大学生的心中,达到心服、口服的理想目标。